网络资源的拷贝粘贴 备份参考之用


13 December 2007

问答录:MIT Media Lab

February 21
你好想请教有关MIT Media Lab

Hi,你好 我是台湾的学生,对MIT media lab很有兴趣,之前就听说有一位成大的学长很厉害被MIT media lab挖角,真是羡慕死了!没想到今天竟然就逛到你的网页,真是幸运呀~

你好你可以让我知道你的背景现在在哪念书念的是什么有做过什么样的研究这样我比较了解和谁在说话 不好意思,冒昧问了你那么多问题却忘了自我介绍……

简单说明一下我的背景:我大学念清大life science,辅系computer science、台大biomedical egineering研究所毕业,做过neuroscience 、cancer vaccine和bioinformatic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genomics)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过一篇nanotech相关的短文,三篇posters、目前还有一篇paper刚送出去正在审。 award方面、大学和研究所都得过一些奖学金、硕士论文得过两个奖,办过几次摄影展结果不小心就上了远见杂志、作品得过全国比赛第三名。

TOEFL>250 (CBT) 至于为什么会对Media lab产生兴趣,却又不确定这适不适合我呢?喜欢摄影的人特别擅长观察,学理工的人又特别喜欢逻辑思考,坦白说,我脑海中经常蹦出奇怪的新点子,当然不是那种天马行空遥不可及的点子,而是这些构想是经过思考其可行性及需求的、我不只是想,还曾经一一画出设计图、找到可应用的现有技术。

为此我还一度以为自己要朝产品设计的领域发展,后来发现大部分的产品设计(或工业设计)多偏重于外型设计,着重"造型"上有所突破,与我的理想不符,因为我的构想大多牵涉到功能方面,造型及机构设计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要达到这些功能,有些是需要结合IT、EE领域的新技术,有些是要牵涉到材料、有些是跟生物技术相关的、当然也有些构想只需要应用习知已久的技术就可以达到。

而我所在的环境是以生物医学的学术研究为主,所以让我觉得要将这些构想实现,在我目前所处的时空环境下是会事倍功半的。我得知MIT media lab的风气是鼓励新构想的实现、并更能刺激新点子产生、而这里的研究内容又很广泛,并不仅限定于单一领域,同时又与业界有密切的接触,这是否正符合我的特质呢?

但是,如上封信所述我对Media lab的了解不够深,我不确定这里是否真的跟我所认知的一样。不过,至少当我看见某些我脑海中的点子在media lab的网页上有人正将它化为实现的时候,那种得到共鸣的兴奋感是很强烈的! 所以我才只好请教你啰~以上就对media lab目前的了解如有错误请指正。 看完我写了这一堆,就你的观察和经验,你觉得media lab适合有我这类想法的人吗?还是有你觉得更适合的选择?

嗯,看到你惊人的经历,现在是在读博士吗?还是在哪做研究? 看来我也要自我介绍一下,我大学念成大建筑(志愿是爸爸填的,因为他想让我当建筑师),大学的时候只喜欢玩,不喜欢读书,后来一值专注于画3D,还好有几个老师鼓励我,让我毕业(大学GPA<3)并且上了建筑研究所।研究所的时候投了两篇conference>250门槛। -- 由于我目前正在准备出国念书,但是毕竟选学校是个不能马虎的决定,然而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确定MIT media lab是否真的适合我,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program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是吗?但是光看学校网页上的介绍,又借了"MIT media lab"这本书来看,总觉得还是隔了一层……

不知道你是否有空可以分享一下在MIT media lab的经验呢? 我和你有点不依样我当时想出国念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来MIT Media Lab।所以那时候只丢了两间.我觉得要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program更重要. "发挥最大的潜力'比'发挥最大的效益'重要多了.

之前我是读建筑的,就能力上而言, media lab并不适合我,但是我并不担心,而且这反而是我想学更多的动力.介绍你另一本有关MIT Media Lab的书- e猫掉进未来汤,这本书更能反映我这里的环境 我很好奇,当初你是如何确定MIT media lab就是最适合你的选择呢? 就学生而言,"潜力"这两个字比"效益"适合多了,谢谢!
我这边写得不完整,我指的是学生到了适合的地方,不管对学生或是对老板、对lab、对学校,整体的效益才会是最大的。效益这个字也许不是很贴切吧! anyway……

2001年底Bill Mitchel(当时media lab的head)到台湾来演讲的时候,看到了那时候的一些project,让我眼睛一亮,就觉得非来不可了,突然感觉到其他地方都太无聊了,原本以画3D讨生活的我,顿时间觉得3D实在是太无聊,电脑里的东西又碰不到,太假,想要作一些真正能让人摸的到,感觉的到的东西,然后就在2002年的时候申请MIT Media Lab 2003的秋季班. -- 第一个我想请问有关申请方面,如果没有十分厉害的作品,是否就比较难申请上?

另外,programming能力若不到"精通"的地步,是否念起来会很吃力? 在我看来作品是反映一个人的观点,创造力,与能力.如果你有很特别的观点,配上新奇的点子和不错的能力.作品就会很厉害了. programming是实作上的需求,这点要自己要求自己,自己认为学够了就够了 毕竟创造力是一回事,写程式是另一回事.一般而言你们coding占所有工作时间的比重有多高? 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写程式为主吗? 除了写程式、设计电路、作外形等之外,落实想法的方法你们还会用到哪些? 如果遇到不能用电脑解决的事情、例如像不同的材料应用,这时候会怎么做? 应该也常和校内其他lab合作吧…

Coding要看project,我自己的大部分都是以设计概念,外型,感测方式,和电路为主,遇到coding的就都找其他同事一起合作.有关材料方面,我有哈佛的学长专门研究智慧型材质,资讯方面都是从这里的朋友得来的.

-- 你的作品这么出名,一定有不少企业会希望将你研究设计的东西商品化,那么这中间你们与业界合作的模式是怎么进行的呢?我蛮好奇的耶…… 我不懂你说的是哪个作品,我的作品有有名的,也有没名的.但是企业是把钱花在刀口上,所以要看时机.通常我们做研究是不管企业要什么 -- 大部分的PhD programs都是为了培养学术研究人才,所以发的paper越多越好就越吃香,然而据我的了解MIT media lab相对其他系所是比较"需求"导向,或说"商品"导向,与业界合作也很频繁(如有错误请指正),因此你觉得在这个环境念PhD应该是写论文、发paper比重较高还是与业界合作比重较高呢?你扮演的角色除了研究设计之外,还有牵涉到其他方面吗?
media lab是个学术单位,学术成就是很重要的,只是我们的研究都偏生活,所以研究的主题很有变成商品的潜力.平常在研发之余就是在赶paper的deadline(例如CHI,SIGGRAPH,IUI ,UIST等等的会议,请自行google一下).我所扮演的脚色除了要找出设计的需求和作设计之外,我还要动手做出来设计sensor,电路,作外型,写程式.

这个领域是不是以conference paper为主而非journal paper呀…… 因为journal不用跑去当地发表压,为了要多往世界各地跑,投conference paper不是比较恰当吗 -- 另外,我常听说有人在与同学讨论或和厂商合作的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新创意被合作讨论的对象窃取,当然,自己的老板也不见得了解真相。在MIT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你们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万一发生了会怎么处理呢? 我觉得创意被别人采纳并且拿去用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很希望我的创意被大家采用大部分mit的研究人员也都是如此想的 所以有了好的创意,其实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处和大家说争取不同的建议 让别人来告诉你你的创意新不新可以怎么改善 -- 最后是比较世俗的问题,但是还是忍不住想问一下,若是企业靠你的商品赚了一大笔钱,他们……会分你一杯羹吗?还是研究的归研究…做生意的归做生意? …钱不重要专心作研究就好呀?另外专利归属是归学生、老师、还是学校、厂商? 这个状况还没发生耶如果发生之后我在和你说 专利的归属请你参考http://www.media.mit.edu/sponsors/ip.html 做研究和做生意的的确是两回事 我做研究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在更好的环境做研究 如果真的只想赚钱或是享受生活那我就会去开个咖啡店炒炒股票了 如你所说的你们的作品都很有变成商品的潜力,换句话说,当有人对你们的作品有兴趣想开发成商品的时候,你们彼此间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合作模式是什么?

"full sponsors of the Laborator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in all of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e-fee free and royalty free."也就是说sponsor赞助学校经费,借此学校提供资源给学生,学生进行创意和作品的开发,产出的专利可供sponsor任意使用……这样对吗? 是的.所有的专利都是给media lab sponsor所共有的. -- 是否有人将media lab开发设计的东西商品化然后自行创业呢? 很多 --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希望你没有被我烦到~~ 恩,若你有空希望能分享一些经验,感谢感谢!不知该怎么回报你,需要点台湾名产吗?欢迎来信订购…… Good luck for your application and我想吃廖家牛肉面和安平虾卷请想办法帮我带来

No comments: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