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的拷贝粘贴 备份参考之用


28 February 2007

美国艺术三百年 [活动预告]

美国艺术三百年 2007-01-29 17:47:19

[转载自: 中国美术馆]


展览名称:美国艺术三百年
展览时间:2007.02.10 至 2007.04.05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出场地:1、2、3、6、7、8、9号展厅


展览介绍: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展览将于2007年2月10日至4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展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全面介绍美国艺术的重大展览。

精选了130余件在美国艺术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跨越了从十七世纪晚期北美殖民地时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当代美国各历史阶段,系统地勾画了美国艺术300余年的发展轨迹,是我国观众深入认识和理解美国文化一次难得的机会。

“美国艺术三百年”展按历史脉络从17世纪晚期到21世纪分六个篇章展开:
殖民与抗争(1700-1830);
扩展与分裂(1830-1880);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1880-1915);
现代主义与地区主义(1915-1945);
繁荣与幻灭(1945-1980);
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1980-至今)。

六个篇章依时而序,不同类型的作品将把观众带入一个宽阔的艺术世界,而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也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展览将首先向我们展示早期美国开国者们的重要肖像画,以及表现美洲西部地区野性美的灵性风景画;其后,展览为我们提供了美国内战时期的社会自然景象,以及世纪转折时期美国工业繁荣与技术进步的历程;最后,通过20世纪的诸多艺术作品,我们将领略抽象艺术、表现美国丰富景象(如制造业、工业、办公场所、城市与郊区)的波普艺术、视频及多媒体装置艺术等,展现了它们如何在世界层面上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

参展作品主要来自特拉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等美国和欧洲的收藏机构。
作为中美文化的交流项目,该展也是对曾经在美国引起轰动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展览的回应。作为本次展览的补充,展览举办方还在展览期间推出一本彩色画册,以英文和中文双语出版。同时,中国美术馆在展览展出期间也将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和免费讲解服务,并印制全彩的展览介绍小册子,供观众索取。

22 February 2007

19岁出门远行

19岁出门远行

[个人历史] 苗炜 2007年2月16日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EB怀特

文学世界中有许多这样的女人——她们代表着人性中美好明亮的一面,代表知识,同时拥有母性的光辉与少女的青涩,拥有开启另一个美丽世界的钥匙,神秘,性感。第一个闯入我的世界的那个女人叫作南珊,她来自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小说已经如风干了20多年的鱼一样生硬,但南珊这个形象却新鲜得像一滴露水。其原因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这个姑娘,几乎与现实中的另一个姑娘同时出现,在高中的教室里,我放下藏在课桌下的小说,抬头向窗外望去,就能看见我暗恋的姑娘在我静静的呼吸里走过。

这本小说也带给我一个极大的错觉,那就是让我误以为泰山是个谈论诗歌与宗教的好去处。19岁那年,我打算出门,我就去了泰山。走之前我和我的“南珊”告别,好象要就此离开北京不再回来一样。在火车站能买到去乌鲁木齐的票,但我害怕坐三天三夜的火车,途中就会反悔。那不是去打算流浪,那只是出门旅行。我去了青岛,去了苏州,去了杭州,我规规矩矩的买了所有的车票,拿着一件破雨衣,在拥挤的车厢别人的座位底下躺着,这样子倒像是流浪者。
但是,很快我就回来了,十多天。我还是回到了大学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小说,我看到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看到了马原的《零公里处》,那时候我还没看过《在路上》,浑然不知余华、马原那种戏仿的含义,年轻人出门转了一圈,回到生活的常态中来。

大学宿舍里经常能碰到流浪者,一个北大的学生,打算从北京走河南,走四川,走上一年;一个西方哲学的爱好者,则是流到了北京,混在大学宿舍里;有一次,我看见我们的师兄,陪着一个矮小、平头的家伙在校园里溜达,那家伙的屁股兜里装着一把刚买回来的牙刷,一看即知,是个校园流浪汉。他叫张楚,几天之后,所有人都听到了他唱《姐姐》——姐姐,我要回家,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了。

那首歌真是好听,后来成为男生宿舍的保留曲目之一。当时流行的歌还有《假行僧》——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有《花房姑娘》——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每个学校里都有那么几个吉他歌手,我对门宿舍就住着一个,我们管他叫“杨大佑”。某一天晚上,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金斯堡的诗,其中一句像霹雳一样——美国啊,在我的床单下不断咳嗽的美国!我想,这个“美国”换成“中国”,这首诗可以改成歌词呀,那时候不用抄,看两遍就能背下来,我默诵,走出图书馆,走回宿舍去找那个“杨大佑”,一路上怕忘掉伟大之诗,就在校园里大声朗诵着:在我的床单下不断咳嗽的美国啊!

那首歌并没有创作出来,学校里还有一个吉他歌手,当时也不知道他写了什么歌。后来,毕业以后很多年,在一个灯火阑珊的街头,一个女孩子把她的随身听打开,把耳机给我,说她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歌,老狼在唱“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你在我身边越来越平凡。任凭这旅程越来越孤单,你在我面前越来越茫然。”那首歌叫《来自我心》,作者黑楠,当年的校园歌手,后来“超级女声”的评委。
文学世界中有许多这样的男人——带着强烈的体味,带着自我毁灭同时又要毁灭他人的危险气息,代表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在我看,狄恩•莫里亚蒂就是这么个家伙。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种小孩子,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儿总有一百万个姑娘或坐或立,在等她们的男朋友。有的姑娘交叉着腿,有的姑娘没交叉着腿,有的姑娘大腿好看得要命,有的姑娘大腿难看得要命,有的姑娘看上去为人很不错,有的姑娘看上去很可能是只母狗。可是说起来,这景色看了也让人有点泄气,因为你老会嘀咕着这些姑娘将来会有他妈的什么遭遇。我是说在她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以后,你可以料到她们绝大多数都会嫁给无聊的男人。这类男人有的老是谈论他们的混帐汽车一加仑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公里,有的要是打高尔夫球输了,或者甚至在乒乓球之类的无聊球赛中输了,就会难过得要命,变得非常孩子气。有的非常卑鄙。有的从来不看书。

是呀,我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无聊的男人了,喜欢汽车、喜欢高尔夫球。这样的转变悄无声息,唯一欣慰的是还喜欢看两本书。有同事出差去美国,还会想着从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给我带回来两本书,两本经典著作,一本是《嚎叫》,一本是《在路上》。“城市之光书店” 1953年由劳伦斯•费林盖蒂开设,曾是艾伦•金斯堡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大本营,顾城当年去那个书店拜会费林盖蒂,说:“金斯堡让我来看看您和您的这个书店。”书店老板说:“金斯堡现在是个教授了。”

我在《美国》一诗中看到几句——你的精神生活被《时代》周刊左右吗?我每周都看那杂志,它告诉我有关责任感,商人是严肃的,电影工作者是严肃的,除了我,所有人都是严肃的。这几句诗倒和我现在的工作有一点关系。

狄恩•莫里亚蒂的兜里没多少钱,他们也不为钱发愁。《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彤写过一部小说叫《镶在日子上的金边变成了钱》,作家狗子给她写了一个跋,题目叫“又一代”,他说:以前我们发誓我们长大了绝不像他们丫的那样。现在我们长大了,我发觉我们变成了我们当年反对的那帮“他们丫的”。难道成人世界就是一个万劫不复的轮回?甭管你青春期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激情,到了成人世界,统统瞎菜。狗子说,让我们呆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挣钱,二是结婚。所以他不打算挣钱也不打算结婚。

狗子大概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我见过他好几次,大多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他一会儿在浙江一会儿在北戴河,有一阵子听说他在南极的中国科考站找了一个工作,要在那里住上一年。有两则他醉酒之后的逸事,一是80年代,他在美术馆喝完酒,出门抱起一个公共汽车站牌子就走,后面的公共汽车进站,就跟着他往前走,要停在站牌子下面。另一个是21世纪,他在海拉尔喝多了去洗澡,进门发现一桶牛奶就给喝光了,一会儿一师傅进来纳闷:牛奶浴的牛奶怎么没了?有这样一个垮掉的作家总让人欣慰。我也见到过年轻时心目中的偶像诗人芒克,他扒上飞快的火车就去流浪了,现在他满头白发,端坐在一锅酸汤鱼前面。

我高中时代的同学,后来成了一个摇滚歌手的高旗,他第二次看这本书是10年前。他说:“当时我跟一个朋友从北京开车去了新疆,在路上我想起《在路上》,那种感觉非常像,每天没着没落,不知道明天在哪儿,有时候一不小心开了800公里,有时候一偷懒只开了 300公里。到了青海湖后,我想起之前写的歌《魔幻蓝天》,那本是个在城市里幻想出的美丽景色,原来它在自然界一直存在。从新疆回来后,又回到城市,有一天路过一书店,看到了《在路上》,我就买来看了第二遍。”
现在,他总结,“我觉得金斯堡更可爱一些,疯狂过,但又理智。疯狂的人有可爱之处,但有时候也让人无法忍受,就好象小说《富人穷人》,哥哥是个颇富道德感的中产阶级,对一切都好;弟弟是个疯狂的人,却赢得更多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在疯狂和理智中找一个点,人不能总能在边缘,总有现实需要估量,总有些人需要去承担责任。能做到收放自如才是最好的,就像金斯堡说的:穿西装很舒服。”

我19岁那年出门远行之前,也跑到高旗家去告别了一番,就像金斯堡和凯鲁亚克那样,把告别弄得很有仪式感。他送给我一把刀作防身之用,但我只用过那把刀开罐头,我很快回来上学,他1988年从旅游学院退学,留着长头发。学校让他剪掉,他就不念书了。后来好多年不见,偶尔会看到他演出,听他张罗自己唱片公司的生意,但16岁时看他抱着吉他唱美国歌的场面越来越模糊了,以至于我怀疑那是否真的出现过。

那个时候进入我视野中的美丽的女性还会出现,王小波《绿毛水怪》中的妖妖,她是藏身于大海中的精灵。还有安妮宝贝《莲花》里的苏内河,她带着善生去看夜晚的蝴蝶。许多人不觉得《莲花》是一个好小说,但这个总爱写上海地铁和咖啡馆、有时候也写写越南的安妮宝贝,能走进墨脱就是一个好小说。在派乡,我曾经眺望去往墨脱的山路,从来没想过自己要走一遍,一年以后,我看到了《莲花》,那个男主人公有种种俗世的羁绊,而苏内河始终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她葬身于隐秘的莲花世界,就像妖妖游荡在海底世界。她们的灵魂会以各种姿态出现,悄悄的询问我们内心深处是否还有一种梦想,像太阳落山时有一道金色的光芒铺展到你的面前,沿着这道金色的路走下去,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极乐世界。


1.
转载自2007年3月5号的《三联生活周刊》,“在路上”系列
原来三联的人和思乐的人有好大一个交集,嘿嘿 :)

2.
轫(軔)rèn ㄖㄣˋ
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头,车开动时,则将其抽走:发~ (喻事业开始)


21 February 2007

20 February 2007

Tintin

19 February 2007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

[ 2007-2-7 转载自智识 ideobook.com]

冯象:《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例言


本书接续《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江苏人民,2004),可看作《摩西五经》的第二卷。

《摩西五经》即希伯来语《圣经》(基督教旧约)的起首五篇,古人以为是先知摩西传世的,故名。犹太传统奉为“上帝之法”(torath ha’elohim),解作泛义的言行规范、信念与礼仪的教导。几千年来,它先后接受了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阐释,至今仍指导、约束着世 界各地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很大一部分人口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希望、尊严与理想,做辨别是非善恶、民族认同乃至划分异教异端的社会标准。在此意 义上,这五篇经文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生命力最强最久的一部“法典”了。

我原先的打算,是准备写一篇《摩西传》跟《五经》配搭的。但是《五经》译毕,去年暑假腾出时间,读了几种传记和一批“摩西时代”埃及、迦南、两河流 域的文献及相关研究之后,却又生了新的想法。觉得需要慢慢琢磨,构思成熟了,才好落笔。当时已陆续收到读者同道对《创世记》的反馈,发现大家对译经之事颇 有兴趣,而我也正需要总结经验。于是改变计划,把创作停下,先讨论翻译的实践和理论,包括西方的解经学传统、中文旧译的舛误类型或“病理机制”。这样,一 共写了二十二封信,加上先前完成的两则“译经博客”和一篇《创世记》采访,合称“宽宽信箱”,作本书的上编。讨论的题目与例证,则多取自下编《出埃及 记》,即《五经》之二,俾便对照浏览。

那二十二封信中有一些谈及读书和此间的书店,或回忆师长,篇幅较短,蒙《南方周末》刘君小磊不弃,辟为阅读版专栏。内容除了《圣经》,还介绍若干古 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文学经——广义上的文学,包括哲学、历史、宗教等一切蕴含文学价值的思想文字——这些伟大作品昭示的古典伦理同自由人格的理想,跟 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突出病症,例如大学教育和学术的深度腐败、行业道德的全面崩溃,恰成鲜明的对比。我以为很值得研究。由此入手,或可为改革与反思拓开一 条新路。我想,这也是百年来探索现代中国命运的先行者们所孜孜以求的理想的一种,故而,专栏就以“理想国”为名。

两则博客,原载上海《译文》杂志。《书城》复刊,录用两札。采访是应友人彭伦先生之请写的,先是送去《文景》,但不知出了什么故障,从此石沉大海, 杳无音信。故转投《南方周末》。不料《南方周末》发表不久,《文景》也登了,闹了个一稿两投。在此特向读者交代,并谢谢上述几家报刊的编辑和彭伦先生费心 费力。

藉此成书之机,凡发表过的文章都重新修订或补充了例证。只有采访因是答记者问,为保留原貌和文气连贯,个别语句虽然与博客重复,亦不删去。上编论 及、引用的经典和专著,列入“参考书目”,略作说明,置于卷末。此外,还编了一份“圣经年表”,记录一些重要的或可资对照的人物著作、历史事件。读者看 过,可对《圣经》文本生成和传播的年代顺序有一大致的了解。

经书与各种西文的汉译,未标明译者译本的,均为拙译。希伯来语《圣经》我用的是德国斯图加特版Kittel-Kahle传统本(简称BHS),希腊语《新约》则取斯图加特版Nestle-Aland汇校本(NTG),皆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权威。

下编《出埃及记》译注的体例,一如《创世记》译注;章节划分、片断标题、插注、插图等事项,以及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拉丁字母转写,请参阅《创世记·前言》

本书写作期间,老友张祖建博士就比较语法理论为我释疑,外交部骆玉潇女士拨冗解答阿拉伯语问题,北大法学院苏力教授热心安排讲座,北大出版社贺维彤君帮助检索吴经熊博士《圣咏》译稿,谨此一并致谢。

还要感谢许多热情读者的电邮。其中凡就拙著或译文提出具体问题或看法,并且我的原始中文软件能够阅读的,都简短回复了(但愿也送到了)。但有懂行的 学生告诉我,由于网络服务商屏蔽电脑病毒和垃圾邮件,电邮往来可能受阻、遗失。我也发现好些国内地址无法投递,想必是这个原因。我注册于计算机网络,从做 乔叟与中古英语的词汇统计开始,至今二十余年,仍是网盲,只好由它去了。

有一个读者朋友却是永远回复不了了。前年八月到北京开会,有两位姑娘来会议酒店采访,自报家门是《经济观察报》的苌苌和符郁。我因为日程紧,就提议 “工作午餐”。吃饭时,苌苌忙着录音拍照,符郁提了好些问题。采访结束,符郁还在追问,我写的圣经故事里,那个跟雅各摔跤的“人影”,是神还是人?她文学 底子不错,言谈敏慧、诚恳大方,聊得很开心。九月,采访记刊出,整理得挺细致。一晃过了元旦,苌苌贺年,我请代向符郁问候;苌苌说,她不在了,三号走的。我和内子哀痛了好久。后来得知,那天的饭钱是她们自费“埋单”的;我不懂行情,竟以为报社招待,又感到万分的抱歉。只能记下这些,并以这本新书向符郁姑娘的英魂致敬。

循先例,内子继续担任第一读者兼评家之职。从头至尾,我每写一稿,她必评一遍,或建议或质疑或辨析。尤其令我惊讶的是,有时她仅凭我的译稿或英译,就能发现经文译注和阐述中的疏漏不妥或需要改进之处。可见乔姆斯基没错,语言的基本法则和深层结构是“内在”而相通的。

“他写诗犹如母熊舔仔,慢慢舔出宝宝的模样”;先师杨周翰先生译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曾引述诗人此句自画像似的名言。译经至此,我也常有这慢 慢舔出宝宝模样的奇妙的感受。为了纪念领我走进罗马文学和钦定本《圣经》那“光明世界”的第一位“指路人”,我把这本书题献给杨先生。

二〇〇六年五月于麻省新伯利港铁盆斋

Posted by Feng Xiang @ 人文情怀 (Humanities), 读书生活 (Reading) | English Add to del.icio.us |


[ 宽宽信箱, 是这个寒假里最想看的一本书. ^_^]

调色板

各种色彩名称及对应色彩值

色彩名稱(十六進位值) 顏色 色彩名稱(十六進位值) 顏色 色彩名稱(十六進位值) 顏色
aliceblue(F0F8FF)
antiquewhite(FAEBD7)
aqua(00FFFF)
aquamarine(7FFFD4)
beige(F5F5DC)
bisque(FFE4C4)
black(000000)
blanchedalmond(FFEBCD)
blue(0000FF)
blueviolet(8A2BE2)
brown(A52A2A)
burlywood(DEB887))
cadetblue(5F9EA0)
chartreuse(7FFF00)
chocolate(D2691E)
coral(FF7F50)
cornflowerblue(6495ED)
cornsilk(FFF8DC)
crimson(DC143C)
cyan(00FFFF)
darkcyan(008B8B)
darkgoldenrod(B8860B)
darkgray(A9A9A9)
darkgreen(006400)
darkkhaki(BDB76B)
darkmagenta(8B008B)
darkolivegreen(556B2F)
darkorange(FF8C00)
darkorchid(9932CC)
darkred(8B0000)
dardsalmon(E9967A)
darkseagreen(8FBC8F)
darkslateblue(483D8B)
darkslategray(2F4F4F)
darkturguoise(00CED1)
darkvoilet(9400D3)
deeppink(FF1493)
deepskyblue(00BFFF)
dimgray(696969)
dodgerblue(1E90FF)
firebrick(B22222)
floralwhite(FFFAF0)
forestgreen(228B22)
fuchsia(FF00FF)
gainsboro(DCDCDC)
ghostwhite(F8F8FF)
gold(FFD700)
goldenrod(DAA520)
gray(808080)
green(008000)
greenyellow(ADFF2F)
honeydew(F0FFF0)
hotpink(FF69B4)
indianred(CD5C5C)
indigo(4B0082)
ivory(FFFFF0)
khaki(F0E68C)
lavender(E6E6FA)
lavenderblush(FFF0F5)
lawngreen(7CFC00))
lemonchiffon(FFFACD))
lightblue(ADD8E5)
lightcoral(F08080)
lightcyan(E0FFFF))
lightgray(D3D3D3)
lightgreen(90EE90)
lightpink(FFB6C1)
lightsalmon(FFA07A)
lightseagreen(20B2AA)
lightskyblue(87CEFA)
lightslategray(778899)
lightsteelblue(B9C4DE)
lightyellow(FFFFE0)
lime(00FF00)
limegreen(32CD32)
linen(FAF0E6))
magenta(FF00FF)
maroon(800000))
mediumaquamarine(66CDAA)
mediumblue(0000CD)
mediumorchild(BA55D3)
mediumpurple(9370DB)
mediumseagreen(3CB371)
mediumsalteblue(7B68EE)
mediumspringgreen(00FA9A)
mediumturquoise(48D1CC)
mediumvoiletred(C71585)
midnightblue(191970)
mintcream(F5FFFA)
mistyrose(FFE4E1)
moccasin(FFE4B5)
navajowhite(FFDEAD)
navy(000080)
oldlace(FDF5E6)
olive(808000)
olivedrab(6B8E23)
orange(FFA500)
orangered(FF4500)
orchid(DA70D6)
palegoldenrod(EEE8AA)
palegreen(98FB98)
paleturquoise(AFEEEE)
palevoiletred
papayawhip
peachpuff
peru
pink
plum
powderblue
purple
red
rosybrown
royalblue
saddlebrown
salmon
sandybrown
seagreen
seashell
sienna
silver
skyblue
slateblue
saltegray
snow
springgreen
steelblue
tan
teal
thistle
tomato
turquoise
violet
white
whitesmoke
yellow
yellowgreen
azure
aliceblue
lavender
lightcyan
powderblue
lightsteelblue
paleturquoise
lightblue
bluevoilet
lightskyblue
skyblue
mediumslateblue
slateblue
cornflowerblue
cadetblue
indigo
mediumturquoise
darksalteblue
steelblue
royalblue
turquoise
dodgerblue
midnightblue
aqua
cyan
darkturquoise
deepskyblue
darkcyan
blue
mediumblue
darkblue
navy

18 February 2007

Is That Me? -- Google doodle for Chinese New Year








Which one is me ? -- I am really confused. Haha :D

《牛皮》 - 一梦三四年

穷得只剩下电影

穷得只剩下电影




南方周末   2004-12-09 15:06:23




  要在宁浩和刘佳茵之间找共同点很容易———穷。
  得益于今年的电影制度改革,他们又拥有了另一项共同点———想拍就拍。宁浩的《彩虹》,提交了1500字以内的故事梗概之后,获得了拍摄许可;刘佳茵还是在校学生,“学生作品”的拍摄享受相当大的自主度。
   这种自主度让他们能够及时宣泄自己的创作冲动,哪怕是砸锅卖铁,耗尽自己最后一分钱。最近,他们两人都接到通知,作品入选了明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 论坛”单元。接下来,又有一个共同难题摆在他们面前:去哪找钱来完成作品的后期制作,去哪找钱来将自己的作品从电脑硬盘誊上胶片?

  在宁浩(前右)的《彩虹》剧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原因很简单:省钱。
  将“劫难”作妙趣
  □本报驻京记者 李宏宇

   7月,内蒙东北的东乌珠穆沁旗,导演宁浩带着剧组做电影开机前的准备。他先派一名道具师到离驻地200多公里的外景地支起一个蒙古包,计划一两天后剧组 就到。这时候影片却出现了资金问题,制片人也赶来与前方剧组做密集的商讨。忙起来,道具师居然就被大家忘掉了,他只能在方圆几十公里荒无人烟、又没有手机 信号的大草原上守着蒙古包。幸好他带着一箱方便面,幸好有一个羊倌路过。羊倌不会说汉语,但手势比画着,他明白每天要给这个奇怪的汉人带些水来;然后,总 是两人隔几米蹲着互相打量,没话。等剧组想起这桩要命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八天。赶紧开车去找,大老远,就能看见道具师站在一只油桶上翘首盼望。他几乎不 会说话了,但第一句话就是:“导演,我想回北京。”
  虽然仅仅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毕业一年,宁浩其实已不是“新人”。他在音乐电视领域已经 是一位相当知名的实力人物,拍摄朴树的《ColorfulDay》获得去年“华语榜中榜最佳音乐录影带奖”;不久前的热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是宁浩担 任执行导演;2003年他毕业前在山西执导的DV影片《香火》被选入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更在东京FILMEX电影节获最佳电影奖,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获“亚 洲数码竞赛”金奖。但他的新电影仍然遭遇了一个常态的问题:没钱。
  《彩虹》(暂定名)是宁浩“报师恩”的一部作品:他的一位老师策划了这个项 目,故事要有三个关键字———农村、儿童、乒乓球。拟定剧情大纲后,他决定先去内蒙选演员:“因为是在不了解的地方写一些不了解的人的状态,所以希望能尊 重他们的状态。”在各个那达慕大会上,他们拍摄了上千人的资料;跑了几十所学校,有时候两所学校距离上百公里。“范围缩小到28个孩子,就不太好取舍了, 因为不太了解他们。”正值暑假,他们弄了个夏令营,把孩子们凑在一个学校里,每天带他们玩。“从这7天,我才开始了解、喜欢这些孩子。我也开始有了兴趣, 从最初一个命题作文,到觉得能展现他们有意思的东西,这个电影有的拍。”
  也正在这时,北京来了坏消息,原定投资方出了问题。宁浩一边设法稳住 早已到位的剧组,一边与制片人算账:原计划胶片拍摄,预算140万元,换成高清晰度录像,50万是否够用?这个数字,是至少可以卖给电影频道基本保证回收 的底限。但就是能行,哪儿去找50万呢?宁浩打电话给妻子:家里还有多少钱?10万多,全拿出来。加上制片人的10万,先拍了再说!稳定下来之后,宁浩跟 剧组交了底。一些人离开了,其他人立刻组织妥当,开机。
  在60公里路程也要开两个半小时的草原上,这个“穷酸”的剧组只有4辆车,每天还都有 故障。不得已时,摄影师杜捷回到北京把自己的切诺基开来,并成为交通主力。拍摄第一天到了外景地,车回驻地取饭,剧组从早上等到天黑,饭也没来。后来知道 是当地停电,汽车无法加油。“现代人真是非常脆弱,离开这些交通、通讯工具,就太软弱了。所有在城里拍摄不成为问题的事,在这里都是巨大的问题。”宁浩事 后感叹说。他们后来发现在旁边一座山顶上,大概两平方米的一块地方,站得再高一点,偶尔能有手机信号。于是他们在那儿放了一个油桶,远远地,经常能看到山 顶上有个人站在油桶上。但看上去就在一旁的山包,从拍摄地走上去,也需要40分钟。
  拍摄第三天,运送演员的面包车翻在了深沟里。一个孩子胯骨 骨折,头上缝了6针;一个女演员锁骨骨折。蒙族牧民倒是安慰他们:“没啥,草原上的孩子,骑马摔了也是常事。”但艰苦而多舛的拍摄令剧组的又一批人员离 开。片子还得拍,于是“机构重组”:取消场记,带孩子的当地教师做副导演,一个司机当制片主任,另一个司机当生活制片,一个录音师兼现场制片。令人惊讶的 是,剧组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效率,有时候一天可以完成四五十个镜头。宁浩不仅没有因为这些事故和繁琐失去了对影片的控制,他甚至把一些尴尬遭遇变成了影片里 横生趣味的细节。“没有人给我们拍纪录片,要是有人拍,纪录片恐怕要比电影还精彩。”宁浩自己这么说,那些常人眼中劫难般的拍摄经历,听他一一道来却如同 趣事一般。
  10月,《彩虹》初诞生,看过的人都喜欢。柏林电影节的两位选片人看完尚无字幕的粗剪片,当即决定邀请影片参加明年电影节的“新电 影论坛”单元;美国某著名电影公司一位高层看得屡屡忍俊不禁,到一半有事要走,还切切叮嘱下次来一定要再看完。可是对宁浩来说,这样的青睐却是让他犯难的 好消息。把影片从高清转成胶片,所需数十万资金显然毫无着落——剧组部分人员的工资现在还欠着。“我觉得这么干不行,”宁浩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无奈叹道, “还是得拍点儿能赚钱的。我这一年,真是全靠《香火》的奖金活着。”话是这么说,他的脑子里还有至少10个听来便很精彩的故事,等着变成电影。

  ★《彩虹》故事

   北与蒙古国接壤的乌珠穆沁草原上,居住着一个蒙族游牧家庭。小儿子毕力格去河里打水,捡到一个不知何处漂来的乒乓球。家里人都不知道这白色的小球是什 么,小伙伴二锅头和达瓦也不知道。三个孩子怀疑它是夜明珠,在深夜苦等,“夜明珠”就是不亮。草原货郎来了,告诉他们:“不就是个乒乓球嘛。”可乒乓球是 干什么用的,他没工夫跟毛孩子费口舌。毕力格的爸爸从货郎那儿买啤酒,瓶盖上说中了一台电视机,他付出一头羊,让货郎把电视机拉回来。爸爸站在油桶上,把 套马杆上的天线举得高高的,只勉强收到一点声音,怎么也没有图像。电视里正好在转播乒乓球比赛,解说员说了这么一句:“乒乓球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球……”
   “原来我们捡到了‘国球’!得把它还给国家呀。”国家在哪儿?当然是北京。北京在哪儿?他们只听奶奶唱过,“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那一定是太阳 升起的地方。仨小子骑上马和摩托车就往东去,走了一宿还没到北京,却被草原公安截获:“再跑就到俄罗斯了!”回了家,妈妈气得抓过来就揍,“国球”也被抢 走踩扁了,孩子们叹息不已。毕力格的姐姐考上了旗里的歌舞团,正好带毕力格去上小学。开学典礼正演节目,毕力格要上厕所。路上,他听到乒乒乓乓。推开一扇 大门,十数张球台边少年们打得正酣,白色的乒乓球满地都是。毕力格傻了,半天也不动。

  《牛皮》剧组全体演职员集体照———刘佳茵和她的父母
  拍自己脑子里的电影
  □本报驻京记者 李宏宇

   刘佳茵的《牛皮》是一部极端的电影。这部110分钟长的DV作品全部在她自己家里拍成,两间狭窄昏暗的小屋,没有外景;全部演职人员就是她和父母,但影 片拍摄却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进行,她自己不光导,还得演,此外摄影、灯光、录音、场记等等,一手包办。这是她的长片处女作,她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学位 在读生。
  《牛皮》的影像非常写实,但她坚称这是一部故事片:“有人问我:它看起来非常真实,是怎么拍的?我很无情地告诉他,都是事先计划好 的,我怎样的时候我爸又怎样……有随机成分,但很少。”影片大部分在今年5月间拍摄,但很少有人知道刘佳茵在拍片子,因为拍摄时间只能在深夜。“我从学校 回来,妈妈从工厂下班,爸爸从店里回来,这已经很晚了。坐下来可能吃饭也可能不吃饭,然后谈今天要拍哪场戏,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讲 整场戏、讲对话、走动,排练几遍;之后我要开始做摄影的工作。机位比较费劲,因为是在一个可能比一般人家里都要狭窄的地方。调白、灯、录音、话筒杆……然 后一遍遍拍。从一两点拍到三点甚至五点,然后六七点就要起。”讲述这一切时,刘佳茵表情里并没有一点喟叹。
  长镜头非常多,几乎全部固定机位、 局部镜头,人的动作和身体极少被完整纳入画面,看罢影片你也并不能推测出房屋的大致格局。片名出现前的一个镜头令许多看过的人记忆深刻:在将近5分钟的时 间里,画面上只有桌面和一台打印机;画外对白是父亲在指挥女儿在电脑上排版:“字体大点儿,再大点儿,横排,竖排,小一点儿,间距再大……”漫长而几近 嗦,女儿也几乎不耐烦了。终于,打印机吱嘎着吐出红色的纸来,是中英文的店招:“全场五折”。
  《牛皮》在电影学院放映给很多老师看,反应多是 “非常好”和“完全否定”两个极端,少有中立。有人不想看,要快进;或是出去抽完烟,回来一看居然还没完。刘佳茵对自己的方式却十分坚持:“像那一场就是 事先设计好的,肯定要提几点,情绪上肯定要有变化,然后我要急,他更要急。他抠得那么细,大家觉得:这打出来得是什么东西啊?所有人都等着,然后,‘全场 五折’———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一切都要折半,你的利润本来很少还要折半,你要给工人同样的工钱。就是这样一个很自残的事,我爸打这么凄惨的一个东 西,还要抠很细……很多人看这场戏会有很深的印象但不见得真能体会。”
  《牛皮》还遭遇了许多疑问,刘佳茵自己就列举了一堆:“比如有人觉得: 你怎么能全部都在屋里拍呢?你怎么能自己演呢?你怎么能不用录音师呢?你怎么能没有钱就拍呢?你怎么能家里都这样了,你还想学电影呢?这就是众人的态度 啊,但如果我用这样的态度衡量自己的话,我现在指不定干嘛呢。我可能在一中学教书呢。事实上众人概念中的这些都是扯淡。”她愈发激动起来,“它跟你真正要 做的事、跟电影和生活没有关系,都是扯淡。难和容易,取决于在你的脑子里什么是电影什么不是电影。那我告诉你,这个在我脑子里就是,很多别的就不是。”
   刘佳茵对电影有着少见的坚定与执著,她从初中开始阅读相当专业的电影书籍,高一时就明确了要考电影学院;她的成绩很好,作为文科生,数学高考成绩是 102分。1999年导演系本科没有招生,于是她考了文学系,但专业对她并不存在限制:“电影不拍还能怎么样呢?一定要拍。”她没算过拍《牛皮》花了多少 钱,也从没考虑之后拿它怎么办,她眼里的拍电影,还真就只是“拍”。“钱什么的,跟电影都没关系,只跟你的生活有关系———是不是想过得比原来好一点,是 不是想改变你的生活的问题。我觉得维持或改变自己生活的渠道有很多,这样拍也不见得就不是一种方式。只要我在干这件事,我对自己干的很满意,后面的问题自 己就会解决。”
  她似乎也不为电影遭受的争论烦恼:“改变不改变、相信不相信,不止在艺术,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听到这些争论之后怎么办,这是最后的问题。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么多年跟电影发生的关系,我的观念已经是这样了,我很相信我自己。”
  10月底,刘佳茵得到通知:《牛皮》被选入下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新电影论坛”单元。
  论及前途,刘佳茵说:“我留恋学院,在学院5年多,很贴。我在干一个喜欢电影的人应该干的事,就是没有私心杂念地去拍。”

  ★《牛皮》故事

   《牛皮》的故事正是刘佳茵自己家庭的经历。片中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皮艺店,母亲则在工厂负责皮包的设计和制作,他们对这门生意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心力,却 仍是经营惨淡,债主会不期而至。父亲决定以全店皮具五折的方式促销,起初似乎还挺有效,慢慢地作用却不再明显。母亲开始责怪父亲的经营方式和能力,平时在 别处总是有一套套道理的父亲,此时却无言以对,懊恼地抽自己的嘴巴。家里家外的波折低落总是会过去,父亲和母亲还是满心祈愿:从明天,也许就能慢慢好起来 吧。平淡甚至细碎的生活细节缓缓铺展: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女儿长高,母女为店里收成不错的一天鼓掌欢呼,狭窄的过道里女儿为新的皮包充当模特……生活似 乎总是艰难局促,而三个人的家庭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却在这个过程里捉紧人们的呼吸。




16 February 2007

关于 UTF8 编码

在网络中有很多地方都有采用UTF8编码,由于要编写与邮件服务端有关的程序,而邮件服务端有些地方用到了UTF8编码,所以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

它其实和Unicode是同类,就是在编码方式上不同!
首先UTF8编码后的大小是不一定,不像Unicode编码后的大小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看Unicode的编码:一个英文字母 “a” 和 一个汉字 “好”,编码后都是占用的空间大小是一样的,都是两个字节!

而UTF8编码:一个英文字母“a” 和 一个汉字 “好”,编码后占用的空间大小就不样了,前者是一个字节,后者是三个字节!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UTF8编码的原理吧:

   因为一个字母还有一些键盘上的符号加起来只用二进制七位就可以表示出来,而一个字节就是八位,所以UTF8就用一个字节来表式字母和一些键盘上的符号。 然而当我们拿到被编码后的一个字节后怎么知道它的组成?它有可能是英文字母的一个字节,也有可能是汉字的三个字节中的一个字节!所以,UTF8是有标志位 的!

  当要表示的内容是 7位 的时候就用一个字节:0*******  第一个0为标志位,剩下的空间正好可以表示ASCII 0-127 的内容。

  当要表示的内容在 8 到 11 位的时候就用两个字节:110***** 10******  第一个字节的110和第二个字节的10为标志位。

  当要表示的内容在 12 到 16 位的时候就用三个字节:1110***** 10****** 10******   和上面一样,第一个字节的1110和第二、三个字节的10都是标志位,剩下的空间正好可以表示汉字。

  以此类推:

四个字节:11110**** 10****** 10****** 10******
  五个字节:111110*** 10****** 10****** 10****** 10******
  六个字节:1111110** 10****** 10****** 10****** 10****** 10******


明白了没有?
编码的方法是从低位到高位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实例吧!

黄色为标志位
其它着色为了显示其,编码后的位置

Unicode十六进制

Unicode二进制

UTF8二进制

UTF8十六进制

UTF8字节数

B

00001011

00001010

B

1

9D

00010011101

11000010 10011101

C2 9D

2

A89E

10101000 10011110

11101010 10100010 10011110

EA A2 9E

3



另外:utf-8 的表示的unicode是有范围的,不会无限延伸。

作者Blog:http://blog.csdn.net/zhjian6/

什么是 MMR - Maximal Marginal Relevance

MMR (Maximal Marginal Relevance)

適用於單文件摘要,
其概念乃是對所挑選出與Query相關的語句重新排序,
以符合具有最大相關度及最大差異度的特性。

MMR-MD 延伸MMR 的概念,
可有效降低摘要中具有相同涵義的語句(即,減少重複性資訊)。

MMR-MD 同時考慮到時間順序、專有名詞、對主題的相似度以及代名詞的Penalty。其挑選段落的依據如下:
Word co-occurrence:假如兩個段落有許多相似的字,則可視為相似。
Matching noun phrases:利用LinkIt [26]判斷是否擁有互相關聯的名詞片語群組。
WordNet synonyms:使用WordNet [27]找出同義詞組。
Common semantic classes for verb:判斷具有同一語意的動詞詞組。
接著利用Information Fusion 的技術,從主題中萃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詞組或片語。同時依照出現
在文章中的次序,對片語排序。最後,藉由FUF/SURGE [9]自然語言產生器生成完整語句。

14 February 2007

Neil Gaiman's Son Working at Google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What I have learned so far in 2007

Remind me not to post about breaking the Internet again: first newBlogger spams poor Livejournal on my first post back, and then my own internet connection goes down completely on January 1st, when there are no help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 helpline, and it's another full day until they can get it back online.

Obviously there are things one must not joke about. I am beginning to suspect that the Internet is watching us, and its feelings are easily hurt.

...

Small parental moment of proud happiness -- my son Mike, having obtained his Masters in, er, computery stuff, had to decide whether to accept a job offer from an unidentified computer company named after a fruit or a job offer from an equally unidentified search engine company named after a lot. Both were things he wanted to do. He made his decision, and will now be joining the ranks of the employed.

(I would have been happy with either choice, but was delighted with the one he chose, because I've been there to talk and sign books, and, frankly, the food's terrific.)

(The sharp-eyed among you might find a clue to his decision in this recent photograph.)


I formally gave him the framed Bernie Mirault/Matt Wagner pag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Riddler" story I wrote, as his Hurrah You Now Have A Job That Does Not Actually Involve Preparing Fast Food Present, and wrote that it was now officially his on the back. (Curious as to how fast I could find the page in question on the web, I googled "Mirault Riddler" and a couple of seconds later I was at http://goodcomics.blogspot.com/2005/12/its-festivus-miracle.html staring at

which impressed me no end.)

--------------------------------------------
Neil Gaiman,或其他英文原版作品的下载,
[ http://www.odyguild.net/bbs/index.php ]
论坛 奥德赛工会 的“无有乡分馆


VC字符串转换

一、BSTR、LPSTR和LPWSTR

   在Visual C++.NET的所有编程方式中,我们常常要用到这样的一些基本字符串类型,如BSTR、LPSTR和LPWSTR等。之所以出现类似上述的这些数据类 型,是因为不同编程语言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对ANSI、Unicode和多字节字符集(MBCS)的支持。

  那么什么是BSTR、LPSTR以及LPWSTR呢?

  BSTR(Basic STRing,Basic字符串)是一个OLECHAR*类型的Unicode字符串。它被描述成一个与自动化相兼容的类型。由于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 API函数(如SysAllocString)来管理它以及一些默认的调度代码,因此BSTR实际上就是一个COM字符串,但它却在自动化技术以外的多种 场合下得到广泛使用。图1描述了BSTR的结构,其中DWORD值是字符串中实际所占用的字节数,且它的值是字符串中Unicode字符的两倍。

  LPSTR和LPWSTR是Win32和VC++所使用的一种字符串数据类型。LPSTR被定义成是一个指向以NULL(‘\0’)结尾的8位 ANSI字符数组指针,而LPWSTR是一个指向以NULL结尾的16位双字节字符数组指针。在VC++中,还有类似的字符串类型,如LPTSTR、 LPCTSTR等,它们的含义如图2所示。

  例如,LPCTSTR是指“long pointer to a constant generic string”,表示“一个指向一般字符串常量的长指针类型”,与C/C++的const char*相映射,而LPTSTR映射为 char*。

  一般地,还有下列类型定义:

#ifdef UNICODE
  typedef LPWSTR LPTSTR;
  typedef LPCWSTR LPCTSTR;
#else
  typedef LPSTR LPTSTR;
  typedef LPCSTR LPCTSTR;
#endif

二、CString、CStringA 和 CStringW

  Visual C++.NET中将CStringT作为ATL和MFC的共享的“一般”字符串类,它有CString、CStringA和CStringW三种形式,分 别操作不同字符类型的字符串。这些字符类型是TCHAR、char和wchar_t。TCHAR在Unicode平台中等同于WCHAR(16位 Unicode字符),在ANSI中等价于char。wchar_t通常定义为unsigned short。由于CString在MFC应用程序中经常用到,这里不再重复。

三、VARIANT、COleVariant 和_variant_t

  在OLE、ActiveX和COM中,VARIANT数据类型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由于它既包含了数据本身,也包含了数据的类型,因而它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自动化数据的传输。下面让我们来看看OAIDL.H文件中VARIANT定义的一个简化版:

struct tagVARIANT {
  VARTYPE vt;
  union {
   short iVal; // VT_I2.
   long lVal; // VT_I4.
   float fltVal; // VT_R4.
   double dblVal; // VT_R8.
   DATE date; // VT_DATE.
   BSTR bstrVal; // VT_BSTR.
   …
   short * piVal; // VT_BYREF|VT_I2.
   long * plVal; // VT_BYREF|VT_I4.
   float * pfltVal; // VT_BYREF|VT_R4.
   double * pdblVal; // VT_BYREF|VT_R8.
   DATE * pdate; // VT_BYREF|VT_DATE.
   BSTR * pbstrVal; // VT_BYREF|VT_BSTR.
  };
};

  显然,VARIANT类型是一个C结构,它包含了一个类型成员vt、一些保留字节以及一个大的union类型。例如,如果vt为VT_I2,那么我们可以从iVal中读出VARIANT的值。同样,当给一个VARIANT变量赋值时,也要先指明其类型。例如:

VARIANT va;
:: VariantInit(&va); // 初始化
int a = 2002;
va.vt = VT_I4; // 指明long数据类型
va.lVal = a; // 赋值

  为了方便处理VARIANT类型的变量,Windows还提供了这样一些非常有用的函数:

  VariantInit —— 将变量初始化为VT_EMPTY;

  VariantClear —— 消除并初始化VARIANT;

  VariantChangeType —— 改变VARIANT的类型;

  VariantCopy —— 释放与目标VARIANT相连的内存并复制源VARIANT。

  COleVariant类是对VARIANT结构的封装。它的构造函数具有极为强大大的功能,当对象构造时首先调用VariantInit进行 初始化,然后根据参数中的标准类型调用相应的构造函数,并使用VariantCopy进行转换赋值操作,当VARIANT对象不在有效范围时,它的析构函 数就会被自动调用,由于析构函数调用了VariantClear,因而相应的内存就会被自动清除。除此之外,COleVariant的赋值操作符在与 VARIANT类型转换中为我们提供极大的方便。例如下面的代码:

COleVariant v1("This is a test"); // 直接构造
COleVariant v2 = "This is a test";
// 结果是VT_BSTR类型,值为"This is a test"
COleVariant v3((long)2002);
COleVariant v4 = (long)2002;
// 结果是VT_I4类型,值为2002

  _variant_t是一个用于COM的VARIANT类,它的功能与COleVariant相似。不过在Visual C++.NET的MFC应用程序中使用时需要在代码文件前面添加下列两句:

  #include "comutil.h"

  #pragma comment( lib, "comsupp.lib" )

四、CComBSTR和_bstr_t

  CComBSTR是对BSTR数据类型封装的一个ATL类,它的操作比较方便。例如:

CComBSTR bstr1;
bstr1 = "Bye"; // 直接赋值
OLECHAR* str = OLESTR("ta ta"); // 长度为5的宽字符
CComBSTR bstr2(wcslen(str)); // 定义长度为5
wcscpy(bstr2.m_str, str); // 将宽字符串复制到BSTR中
CComBSTR bstr3(5, OLESTR("Hello World"));
CComBSTR bstr4(5, "Hello World");
CComBSTR bstr5(OLESTR("Hey there"));
CComBSTR bstr6("Hey there");
CComBSTR bstr7(bstr6);
// 构造时复制,内容为"Hey there"

  _bstr_t是是C++对BSTR的封装,它的构造和析构函数分别调用SysAllocString和SysFreeString函数,其他操作是借用BSTR API函数。与_variant_t相似,使用时也要添加comutil.h和comsupp.lib。

五、BSTR、char*和CString转换

  (1) char*转换成CString

  若将char*转换成CString,除了直接赋值外,还可使用CString::Format进行。例如:

char chArray[] = "This is a test";
char * p = "This is a test";

  或

LPSTR p = "This is a test";

  或在已定义Unicode应的用程序中

TCHAR * p = _T("This is a test");

  或

LPTSTR p = _T("This is a test");
CString theString = chArray;
theString.Format(_T("%s"), chArray);
theString = p;

  (2) CString转换成char*

  若将CString类转换成char*(LPSTR)类型,常常使用下列三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强制转换。例如:

CString theString( "This is a test" );
LPTSTR lpsz =(LPTSTR)(LPCTSTR)theString;

  方法二,使用strcpy。例如:

CString theString( "This is a test" );
LPTSTR lpsz = new TCHAR[theString.GetLength()+1];
_tcscpy(lpsz, theString);

  需要说明的是,strcpy(或可移值Unicode/MBCS的_tcscpy)的第二个参数是 const wchar_t* (Unicode)或const char* (ANSI),系统编译器将会自动对其进行转换。

  方法三,使用CString::GetBuffer。例如:

CString s(_T("This is a test "));
LPTSTR p = s.GetBuffer();
// 在这里添加使用p的代码
if(p != NULL) *p = _T('\0');
s.ReleaseBuffer();
// 使用完后及时释放,以便能使用其它的CString成员函数

  (3) BSTR转换成char*

  方法一,使用ConvertBSTRToString。例如: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comsupp.lib")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BSTR bstrText = ::SysAllocString(L"Test");
char* lpszText2 = 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bstrText);
SysFreeString(bstrText); // 用完释放
delete[] lpszText2;
return 0;
}

  方法二,使用_bstr_t的赋值运算符重载。例如:

_bstr_t b = bstrText;
char* lpszText2 = b;

  (4) char*转换成BSTR

  方法一,使用SysAllocString等API函数。例如:

BSTR bstrText = ::SysAllocString(L"Test");
BSTR bstrText = ::SysAllocStringLen(L"Test",4);
BSTR bstrText = ::SysAllocStringByteLen("Test",4);

  方法二,使用COleVariant或_variant_t。例如:

//COleVariant strVar("This is a test");
_variant_t strVar("This is a test");
BSTR bstrText = strVar.bstrVal;

  方法三,使用_bstr_t,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例如:

BSTR bstrText = _bstr_t("This is a test");

  方法四,使用CComBSTR。例如:

BSTR bstrText = CComBSTR("This is a test");

  或

CComBSTR bstr("This is a test");
BSTR bstrText = bstr.m_str;

  方法五,使用ConvertStringToBSTR。例如:

char* lpszText = "Test";
BSTR bstrText = _com_util::ConvertStringToBSTR(lpszText);

  (5) CString转换成BSTR

  通常是通过使用CStringT::AllocSysString来实现。例如:

CString str("This is a test");
BSTR bstrText = str.AllocSysString();

SysFreeString(bstrText); // 用完释放

  (6) BSTR转换成CString

  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BSTR bstrText = ::SysAllocString(L"Test");
CStringA str;
str.Empty();
str = bstrText;

  或

CStringA str(bstrText);

  (7) ANSI、Unicode和宽字符之间的转换

  方法一,使用MultiByteToWideChar将ANSI字符转换成Unicode字符,使用WideCharToMultiByte将Unicode字符转换成ANSI字符。

  方法二,使用“_T”将ANSI转换成“一般”类型字符串,使用“L”将ANSI转换成Unicode,而在托管C++环境中还可使用S将ANSI字符串转换成String*对象。例如:

TCHAR tstr[] = _T("this is a test");
wchar_t wszStr[] = L"This is a test";
String* str = S”This is a test”;

  方法三,使用ATL 7.0的转换宏和类。ATL7.0在原有3.0基础上完善和增加了许多字符串转换宏以及提供相应的类,它具有如图3所示的统一形式:

  其中,第一个C表示“类”,以便于ATL 3.0宏相区别,第二个C表示常量,2表示“to”,EX表示要开辟一定大小的缓冲。SourceType和DestinationType可以是A、 T、W和OLE,其含义分别是ANSI、Unicode、“一般”类型和OLE字符串。例如,CA2CT就是将ANSI转换成一般类型的字符串常量。下面 是一些示例代码:

LPTSTR tstr= CA2TEX<16>("this is a test");
LPCTSTR tcstr= CA2CT("this is a test");
wchar_t wszStr[] = L"This is a test";
char* chstr = CW2A(wszStr);

13 February 2007

Smoke and Mirrors - Neil Gaiman

《烟与镜》——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奇异世界

by Husy
 

英 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天赋似乎只能以奇才两个字来概括,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他总是能够从某个奇特的角度去阐述事物,给读者带来意外的惊喜, 而接近主流文学的题材与技法更加给他的奇幻作品带来新鲜活力。他的这本短篇集《烟与镜(Smoke and Mirrors)》收集了二十余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是奇幻,也有少量的科幻和非幻想小说。当你阅读这本集子的时候,就感觉是在一个含金量丰富的矿藏里面淘 金,时不时就会发现一个闪亮点。

全书由一篇简介开始,简介的内容其实就象是聊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聊天。写这篇文章时候的小花絮,那篇文章的灵感来自哪里,另外一篇写完之后的感受,诸如此类的话题,对于阅读理解后面的文章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是个人最喜欢的几篇:

结婚礼物
The Wedding Present
这篇文章其实在目录中并没有,尼尔把他藏在了书前的简介当中。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收到一件神秘的结婚礼物——一本小说,但这不是普通的小说,而是描述了他们两人的婚姻生活。

骑士精神
Chivalry
正如尼尔在简介中说的,这一篇充满了友好的气氛。一位老太太从慈善寄卖店里买到了圣杯(The Grail),引来一位寻找圣杯的骑士。

代价
The Price
这是一篇关于猫的小说。“我”收养过许多流浪猫,其中一只却担负起保护“我”全家的责任。

巨魔桥
Troll Bridge
这篇曾经入围过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候选。是一篇略带伤感的小说。吃人灵魂的巨魔在作者笔下并不可怕,却透着一股神秘而悲哀的气息。

金鱼池杂记
The Goldfish Pool and Other Stories
这严格来说不是一篇奇幻小说,但主角是一位奇幻恐怖小说作家,他的热销作品将被改编成电影,于是他来到了好莱乌,开始了一段讽刺的经历。

芬奇小姐失踪案记实
The Facts in the Case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Miss Finch
有没有去看过地下马戏团的表演?这一篇将带给你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们可以给你批发价
We Can Get Them for You Wholesale
本篇的主角是一个喜欢从讨价还价中获得乐趣的人。不过他没有想到雇佣杀手杀人也可以侃价,可以有批发价。但是这一次讨价还价的结果却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天堂谋杀案
Murder Mysteries
创世之前,整个天堂中的天使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界忙碌。但是有一位低阶天使遭到了谋杀。这个故事借一个路人之口说出,更添加了神秘色彩,也更发人深思。


雪,玻璃,苹果
Snow, Glass, Apples
看到标题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这一篇我可是被骗了很久,快结束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另外有几篇虽然还称不上一篇完整的小说,只不过是一个概念,但仍然能给你带来阅读的乐趣。例如《尼古拉斯是……(Nicholas Was…)》才短短几行,读完之后,不禁会对圣诞老人产生怜悯之情,虽然“圣诞老人”,或者“桑塔·克劳斯”这两个词根本没有出现,但你也知道尼尔说的是 什么。

这本集子的标题“烟与镜”的含义是,魔术师靠镜子与烟雾来表演,镜子能映照出实像,而45度斜放的镜子会让你看到假象,让你以为你所看到的是真的,这个概 念在若干篇里都有出现。小说都是镜子,用来反映这个世界,而奇幻小说也是镜子,是魔术师常用的45度斜放的镜子,甚至是凹凸不平的变形镜,它们可以告诉我 们一些事情,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事情。读完所有的故事,你是不是也会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事情呢?


http://www.scifi.com/set/playhouse/snowglassapples/snowglassapples1_hi.ram

http://www.scifi.com/set/playhouse/snowglassapples/snowglassapples2_hi.ram

Keso大叔总是那么酷

12 February 2007

雪人儿和叮当

10 February 2007

法语学习资源

各位法语初学者,刚开始学法语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法语的发音很难,所以大家可以把平时听音乐的时间改为听法语电台,建议大家每天听至少一个小时,要坚持试一下吧。

http://www.rfi.fr/chinoiscn/actu/pages/001/HomeChinois.asp

还有兴趣的话 , 可以继续试下面这些。

- 法国广播音乐电台
http://www.radiofrance.fr/

- 法国新闻广播电台 France Info
http://www.radiofrance.fr/chaines/france-info/accueil/
這个电台是以播报新闻为主, 每隔7分钟就会重复一次, 对于学法语的学员是个训练听力的好机会.

- 法国文化广播电台 France Culture
http://www.radiofrance.fr/chaines/france-culture2/sommaire/
此电台会针对一些主題进行访问或介紹, 节目具有一定的水准, 对法文程度好的人, 不仅可以训练
听力, 还可以拓展知识領域.

- 法国音乐广播电台 France Musiques
http://www.radiofrance.fr/chaines/france-musiques/direct/
以古典音乐为主.

- 法国音乐广播电台 Chérie FM
http://www.cheriefm.fr/web/index.php?popup_HP=1
NRJ
http://www.nrj.fr
以法国流行歌曲为主, 有時也会播放一些英文歌. 整點时会有新闻播报.

- 法为音乐广播电台 RFM
http://www.rfm.fr/home/index_home.php
同上, 差別只是播放的歌曲及电台的风格不同. C’est à vous de voir

- 加拿大广播电台Radio Canada
http://radio-canada.ca/radio/
加拿大也讲法語, 听听看有何不同!!

2. 法语学习网站

- 法语发音
http://phonetique.free.fr/indexphoncons.htm
可测试自己是否能分辨出法语音标间的差別, 是有声的, 很好玩!!

- 简易法语
http://lexiquefle.free.fr/
有一些实用的法语字彙及会話, 互动式教学, 相信初学者会喜欢.

- Accord (méthode de français)
http://www.didieraccord.com/

- 初级练習
http://www.didieraccord.com/Accord1/dossier1/
"Accord" 是法语学习的教材, 入它的网站有自我学习及订正的练习, 对于写作是一个练习的好机会.

- 主题学习
http://babelnet.sbg.ac.at/canalreve/bravo/index2.htm
站內依主题分, 共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內又分会话, 字彙及写作. 会话的部份有小影片辅助教学,生动活泼. 此网站比较适合已有法语基础者.

- 进阶练习
http://www.didierbravo.com/html/jeux/index.htm
法语程度不错者, 可进入挑战.

- BBC
http://www.bbc.co.uk/languages/french/index.shtml
实用法语课程互动式学习

- 用画学习及运用法语
http://peinturefle.free.fr/
不仅可以学到法文, 还可以欣赏到一些名画. 很棒的一個网站.

- Polar FLE
http://www.polarfle.com/

- 法语多媒体教学网站
http://www.laits.utexas.edu/fi/index.html
法英对照, 有许多实用字彙及影音, 初学者可多加利用.

- 法语动词变化
http://www.hku.hk/french/starters/lexis/fiche06_verb1.htm
法语动词变化很难但也很重要, 希望這个网站对学员们能有所帮助.

3. 法语电视新闻网站:
法国的目前的免费电视台一共有五个:TF1,FRANCE2,FRANCE3,ARTE5,M6

- http://www.tf1.fr/
- http://www.france2.fr/
- http://www.france3.fr/
- http://www.arte-tv.com/fr/70.html
- http://www.m6.fr

4. 想取个法文名字嗎? 可进入此网站查查
- http://www.prenom.com/

5. 法文歌曲歌词 :
- http://www.paroles.net/
- http://www.lexode.com/keskidi/artiste-523-30-titre.html

法国儿歌欣赏 :有歌词及歌唱语音播放. 相信学法語的您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
- http://ste-therese.nbed.nb.ca/nosprojets/chansonsenfantines/recueil.htm

6.小王子法文版网站 :
- http://galeb.etf.bg.ac.yu/mp/mp/pp.html

7.法国国铁 SNCF网路订票:想將您所学的订票用语运用在实务中吗? 进去试试吧 !!

- http://www.voyages-sncf.com/dynamic/_SvHomePage?_TMS=1081827442774&_DLG=SvHomePage&_LANG=FR&_AGENCY=VSC

8.法国航空公司网络订票:

- http://www.airfrance.fr/cgi-bin/AF/FR/fr/local/home/home/homepage.jsp?BV_SessionID=@@@@0205835719.1119859933@@@@&BV_EngineID=ccccaddelmmmmigcefecekedfnfdfnm.0

9.中文法文直译网站:
- http://www.worldlingo.com/en/products_services/worldlingo_translator.html

请选择中文(simplified),对基本翻译还不错,长篇的就需要修改了

9 February 2007

比赛赢了

Foosball Poster

8 February 2007

意大利面之年

THE YEAR OF SPAGHETTI

by HARUKI MURAKAMI

(Translated, from the Japanese, by Philip Gabriel. From newyorker.com)



Nineteen-seventy-one was the Year of Spaghetti.

In 1971, I cooked spaghetti to live, and lived to cook spaghetti. Steam
rising from the pot was my pride and joy, tomato sauce bubbling up in the
saucepan my one great hope in life.

I went to a cooking specialty store and bought a kitchen timer and a huge
aluminum pot, big enough to bathe a German shepherd in, then went around
to all the supermarkets that catered to foreigners, gathering an
assortment of odd-sounding spices. I picked up a pasta cookbook at the
bookstore, and bought tomatoes by the dozen. I purchased every brand of
spaghetti I could lay my hands on, simmered every sauce known to man. Fine
particles of garlic, onion, and olive oil swirled in the air, forming a
harmonious cloud that penetrated every corner of my tiny apartment,
permeating the floor and the ceiling and the walls, my clothes, my books,
my records, my tennis racquet, my bundles of old letters. It was a
fragrance one might have smelled on ancient Roman aqueducts.

This is a story from the Year of Spaghetti, 1971 A.D.

As a rule, I cooked spaghetti, and ate it, by myself. I was convinced that
spaghetti was a dish best enjoyed alone. I cant really explain why I
felt that way, but there it is.

I always drank tea with my spaghetti and ate a simple lettuce-and-cucumber
salad. Id make sure I had plenty of both. I laid everything out neatly on
the table and enjoyed a leisurely meal, glancing at the paper as I ate.
From Sunday to Saturday, one Spaghetti Day followed another. And each new
Sunday started a brand-new Spaghetti Week.

Every time I sat down to a plate of spaghettiespecially on a rainy
afternoonI had the distinct feeling that somebody was about to knock on my
door. The person who I imagined was about to visit me was different each
time. Sometimes it was a stranger, sometimes someone I knew. Once, it was
a girl with slim legs whom Id dated in high school, and once it was
myself, from a few years back, come to pay a visit. Another time, it was
William Holden, with Jennifer Jones on his arm.

William Holden?

Not one of these people, however, actually ventured into my apartment.
They hovered just outside the door, without knocking, like fragments of
memory, and then slipped away.

Spring, summer, and fall, I cooked and cooked, as if cooking spaghetti
were an act of revenge. Like a lonely, jilted girl throwing old love
letters into the fireplace, I tossed one handful of spaghetti after
another into the pot.

Id gather up the trampled-down shadows of time, knead them into the shape
of a German shepherd, toss them into the roiling water, and sprinkle them
with salt. Then Id hover over the pot, oversized chopsticks in hand, until
the timer dinged its plaintive note.

Spaghetti strands are a crafty bunch, and I couldnt let them out of my
sight. If I were to turn my back, they might well slip over the edge of
the pot and vanish into the night. The night lay in silent ambush, hoping
to waylay the prodigal strands.

Spaghetti alla parmigiana

Spaghetti alla napoletana

Spaghetti al cartoccio

Spaghetti aglio e olio

Spaghetti alla carbonara

Spaghetti della pina

And then there was the pitiful, nameless leftover spaghetti carelessly
tossed into the fridge.

Born in heat, the strands of spaghetti washed down the river of 1971 and
vanished.

I mourn them all -- all the spaghetti of the year 1971.

When the phone rang at 3:20 p.m. I was sprawled out on the tatami, staring
at the ceiling. A pool of winter sunlight had formed in the place where I
lay. Like a dead fly I lay there, vacant, in a December spotlight.

At first, I didnt recognize the sound as the phone ringing. It was more
like an unfamiliar memory that had hesitantly slipped in between the
layers of air. Finally, though, it began to take shape, and, in the end, a
ringing phone was unmistakably what it was. It was one hundred per cent a
phone ring in one-hundred-per-cent real air. Still sprawled out, I reached
over and picked up the receiver.

On the other end was a girl, a girl so indistinct that, by four-thirty,
she might very well have disappeared altogether. She was the ex-girlfriend
of a friend of mine. Something had brought them together, this guy and
this indistinct girl, and something had led them to break up. I had, I
admit, reluctantly played a role in getting them together in the first
place.

Sorry to bother you, she said, but do you know where he is now?

I looked at the phone, running my eye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cord. The
cord was, sure enough, attached to the phone. I managed a vague reply.
There was something ominous in the girls voice, and whatever trouble was
brewing I knew that I didnt want to get involved.

Nobody will tell me where he is, she said in a chilly tone. Everybodys
pretending they dont know. But theres something important I have to tell
him, so pleasetell me where he is. I promise I wont drag you into this.
Where is he?

I honestly dont know, I told her. I havent seen him in a long time. My
voice didnt sound like my own. I was telling the truth about not having
seen him for a long time, but not about the other partI did know his
address and phone number. Whenever I tell a lie, something weird happens
to my voice.

No comment from her.

The phone was like a pillar of ice.

Then all the objects around me turned into pillars of ice, as if I were in
a J. G. Ballard science-fiction story.

I really dont know, I repeated. He went away a long time ago, without
saying a word.

The girl laughed. Give me a break. Hes not that clever. Were talking about
a guy who has to make a lot of noise no matter what he does.

She was right. The guy really was a bit of a dim bulb.

But I wasnt about to tell her where he was. Do that, and next Id have him
on the phone, giving me an earful. I was through with getting caught up in
other peoples messes. Id already dug a hole in the back yard and buried
everything that needed to be buried in it. Nobody could ever dig it up
again.

Im sorry, I said.

You dont like me, do you? she said suddenly.

I had no idea what to say. I didnt particularly dislike her. I had no real
impression of her at all. Its hard to have a bad impression of somebody
you have no impression of.

Im sorry, I said again. But Im cooking spaghetti right now.

Im sorry?

I said Im cooking spaghetti, I lied. I had no idea why I said that. But
the lie had already become a part of meso much so that, at that moment at
least, it didnt feel like a lie at all.

I went ahead and filled an imaginary pot with imaginary water, lit an
imaginary stove with an imaginary match.

So? she asked.

I sprinkled imaginary salt into the boiling water, gently lowered a
handful of imaginary spaghetti into the imaginary pot, set the imaginary
kitchen timer for eight minutes.

So I cant talk. The spaghetti will be ruined.

She didnt say anything.

Im really sorry, but cooking spaghetti is a delicate operation.

The girl was silent. The phone in my hand began to freeze again.

So could you call me back? I added hurriedly.

Because youre in the middle of making spaghetti? she asked.

Yeah.

Are you making it for someone, or are you going to eat alone?

Ill eat it by myself, I said.

She held her breath for a long time, then slowly breathed out. Theres no
way you could know this, but Im really in troubl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Im sorry I cant help you, I said.

Theres some money involved, too.

I see.

He owes me money, she said. I lent him some money. I shouldnt have, but I
had to.

I was quiet for a minute, my thoughts drifting toward spaghetti. Im sorry,
I said. But Ive got the spaghetti going, so . . .

She gave a listless laugh. Goodbye, she said. Say hi to your spaghetti for
me. I hope it turns out O.K.

Bye, I said.

When I hung up the phone, the circle of light on the floor had shifted an
inch or two. I lay down again in that pool of light and resumed staring at
the ceiling.

Thinking about spaghetti that boils eternally but is never done is a sad,
sad thing.

Now I regret, a little, that I didnt tell the girl anything. Perhaps I
should have. I mean, her ex-boyfriend wasnt much to start withan empty
shell of a guy with artistic pretensions, a great talker whom nobody
trusted. She sounded as if she really were strapped for money, and, no
matter what the situation, youve got to pay back what you borrow.

Sometimes I wonder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the thought usually pops into
my mind when Im facing a steaming-hot plate of spaghetti. After she hung
up the phone, did she disappear forever, sucked into the 4:30 p.m.
shadows? Was I partly to blame?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my position, though. At the time, I didnt want to
get involved with anyone. Thats why I kept on cooking spaghetti, all by
myself. In that huge pot, big enough to hold a German shepherd.

Durum semolina, golden wheat wafting in Italian fields.

Can you imagine how astonished the Italians would be if they knew that
what they were exporting in 1971 was really *loneliness*?

(Translated, from the Japanese, by Philip Gabriel. From newyorker.com)

回顾Google China的2006年

Google在华未能绕过跨国公司集体陷阱

2007年02月05日 《环球企业家》


  高调开局之后,全球创新标杆Google仍未能绕过跨国网络公司的集体陷阱

  坏消息似乎不能更多了。

  整个2006年,还没有第二家公司像Google中国一样,纠缠于负面传闻、负面事实和负面统计数据。年初时,即使最悲观的批评家也不敢预言,网络业最炙手可热的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里,将遭遇暴风雪般连绵的、让旁观者绝望的艰难时势。

  本土化的最初手段——中文域名Google.cn和中文名称“谷歌”——成为了从硅谷到中关村的言论靶心。由此引发的质疑包括Google中国的原则、方法,乃至品位。非议方歇,6月起,国内网民们开始切实感受到,登陆Google正变得困难。不久后,咨询公司们就用不同的数据指向了同样的判断: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正从30%以上大幅度滑落,而一向被喻为“中国的Google”的百度,被评估拥有超过60%的市场份额。

  还有来源不明但接踵而至的信息烟雾。“李开复离职”、“Google创始人表示将退出中国”、“周韶宁离职”……流言被重复多次,终于变成了现实:2006年底,其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先后离场。

  更悲观的论调也已出现。一位对Google高度熟悉、但持批评态度的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最坏的事情还没发生,不过是因为在全球势如破竹的Google尚没有撤出中国的必要——就像2年前的eBay一样。

  喧哗与骚动中,人们仿佛有意忽视了Google中国当前的唯一领导者,李开复的声音。

  这并不难理解。如人们多年来所见到的,这个学者般温和的职业经理人,似乎永远在良好自控之下:无论何时,他都是平静的、节制的、也是职业的。在多数人看来,重压之下,李开复表现得太过从容,以至于难以相信。

  毫不意外的,在2007年1月李与本刊的几度访问中,他依旧乐观:

  ——2006年是中文搜索市场马太效应浮现的一年?“没有。我们在美国的经验证明,当你的搜索毫无疑问的比别人好的时候,一定会造成用户行为的改变。”

  ——Google中国对市场份额下滑没有做出有效应对?“做事情一定要有序,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战略是先打造一个团队,然后做最好的产品,然后再考虑市场份额和营业额。不能因为一、两个报告就乱了阵脚。”

  ——2007年能对Google中国期待什么?“市场份额会戏剧性增长。我们试着去打破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不能成功的论断。”

  信或不信这些说法,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疑问是:既然前景如此乐观,比外界更了解情况的周韶宁和王怀南,为什么均以“个人原因”放弃分享美好前程?

  人们或许忘记了,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李的乐观,与周、王的离开是可以呈正相关关系的。

  这种推断,并非基于常见的公司政治论。熟悉Google中国的人公认,这不是一个“玩政治”的所在。即使周、王去职后,你也不会听到类似“李开复胜出”的说法,或对周、王的苛责。

  更为合理的说法应该是,正如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在其进入中国之初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交学费”。对Google中国而言,最大的一笔学费很可能并非是低估了竞争对手,而是理论上的最优选择、三名各具特色的成熟经理人,或许不能产生三倍的良好效果,而是相反的,让公司在不同的路径选择中摇摆。

  这是一个在很长时间里,外界看不到、Google内部又难以看透的问题。如果将Google在中国所受到的外界挑战视为可以被看清的“因”,其内部所作出的应对就是难以被解析、更不可能被定性的“果”。每当遇到重大障碍,它的三名高层都会尽全力用自己的方式执行自己的战略,或许三人合力的见识最佳、能量最大,但其犯错误成本也是最高昂的——没有任何人有意愿、有办法为另外两个人的错误埋单。借用李开复对2006年的总结之词,“耕耘的一年”:如果一块地被同时撒播了两三种种子,会结出什么果实?

  也因此,虽然外界所看到的Google中国走出了一条越发暗淡的曲线,在其内部,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在《环球企业家》对10余名不同位置的Google中国员工访问之后,我们所能还原的拼图是:经历了2006年初的极限考验,在多种方向试探、摇摆之后,它终于在2006年下半年走上了李开复主导的路线。不可避免的,另外两个人作出了各自的选择。

  【难解之题】

  如果说招聘李开复引发的微软诉讼案对Google有何隐性影响,那就是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它就陷入了无法控制的“高调”之中。以至于它日后所做的种种事情,比如借用ICP牌照等事,都被放到了放大镜下拷问。

  相对于外界不停调高的预期,Google总部显得颇为冷静。它显然从雅虎、eBay等进军中国成效不彰的公司身上学到了一些教训。教训之一是:不要急于盈利。因此,李开复和周韶宁都得到了一个颇为实在的要求:不以盈利为目标,只让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到其产品。

  而对于另一个被反复论证的教训:对跨国子公司管理者的授权问题,Google的高层们也进行了众多思考。

  面试时,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不停询问着同样的问题:该怎样进入中国?去年初接受本刊采访时,周韶宁回忆,他当时回答说“需要公司本地化、产品本地化和人员本地化”,“他们非常同意”。

  但理论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彻底授权终究还是两件事。在Google这样一家论才评辈的公司,放权基于双方合作的进展。2006年4月,当《环球企业家》采访Google亚太和拉丁美洲地区运营副总裁苏金达,问及总部对李开复和周韶宁能够授权到何种程度,她的回答是:“重点不是我们对他们授权多少,而是他们赢得了我们多少尊敬,表现出能得到相应权力的能力。”

  独立看来,这是两个颇有远见的判断,但两者相加,就可能产生一个预期外的问题:Google中国的管理者如果想尽快“赢得尊敬”,他就必须做出实质性的成就。但如果他的工作成绩不容易被考量呢?

  对于李开复而言,这是个相对清晰的命题。一定程度上受其官司影响,他在短期内的职务就局限在了招聘上。

  招聘是一个契合Google自身诉求,以及李开复个人能力的工作。讨论之后,双方更是达成共识,把招聘目标投向了应届毕业生——Google本身有大量需要重新学习的技术,而且其文化过于独特,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相对而言,毕业生们的教育成本最低,适应力最好。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Google在中国的第一年可能收效有限:毕竟找到一个质量符合Google需求的工程师团队需要大量时间,他们毕业时已经是第二年7月,又需要经历较多的培训,短期内在国内市场大肆扩张就成为了计划外任务。

  当年9月起,李开复即开始了全国大学的“路演”。正是在李学校巡演的路程之中,他第一次遇到了周韶宁。在上海交通大学招待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周对李直白表示:“无论我们在合作中有怎样的想法,我们都必须在一个问题上一致:这次我们不是为收入来到Google的,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但两个人对“成功”的界定是不同的。

  作为一个多年在中国电信市场拼杀的经理人,周韶宁最擅长的是率领经营团队拿下定单。但对于Google而言,这并非当下最重要的能力——即使Google中国能立即获得百度的收入规模,那也不足其全球收入的1%。

  唯一重要的,所谓“让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到其产品”,或许可以用市场份额来体现。但市场份额是一个复杂的指标:只有李开复所率领的工程师团队将技术改善,周所带领的业务拓展队伍寻找合作、合资甚至收购机会,才能够取得相对应的成效。

  这多少有些自相矛盾。周韶宁的位置决定了他期望通过迅速招聘市场上的成熟人才,及早做出产品和声势。但对于已经把大量精力投入于校园招聘的李开复,这并不是个容易做出的改变。

  无可否认,李、周两个人都足够优秀,也有很强的求胜愿望。但他们是太不一样的人:李学者出身,一向以从容、温和的风格示人;周在UT斯达康就职多年,富有本土智慧,早在UT斯达康时,他就以强势、严苛的管理方法著名。非常能够体现两人差异的是他们如何使用私人时间:李用尽可能多的业余时间陪伴家人,而周更喜欢打高尔夫、唱卡拉OK。

  别忘了,Google中国还有“第三个人”:王怀南。当Google将其从雅虎招至麾下,委任其为亚太区市场总监,总部的设想是,他应该覆盖全亚洲的营销工作,甚至认为王只要驻扎在美国就好。但王怀南表示,自己应该镇守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也就是中国。

  也就是说,Google总部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了三个高层管理者,却没有足够认真的思考,是否给他们提供了他们默契合作的机制。如果这个组合是其中某一个人自行选择建立的结果,他们或许能比较流畅地达成站路上的方向一致。但因为Google总部只是独立选择了他们,虽然他们从不缺乏沟通,但性格上和角色上的差异,让他们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然,短期内意见的不同并不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像外界一样,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进入了世界上最好的成长型公司,他们也有很多理由相信,自己能在中国塑造同样优秀的公司。

  【晦暗时刻】

  Google中国的2006年在一个小小的误解中开始了。

  接到了总部通知,其首位工程师徐鹏程于1月3日前往北京新华人寿大厦的临时办公室上班。等待了一个小时,他并未见到自己之外的任何Google员工,只好拨通了李开复的电话。至此他才知道,美国总部通知自己时,忽略了中国的元旦假期。

  更大的误解就在不久之后。

  被授权政府公关的李开复选择了于1月23日发布中文域名Google.cn。它与Google.com的区别在于针对中国市场对搜索结果进行了优化,过滤掉反动、色情及违法内容。对于李开复而言,这是一个立场明确的决策:进入中国,必须尊重中国的法律。

  但它先后引发了两波纷扰。首先是全球范围内,Google以从不过滤信息著称,这让其内、外部人士都对这一行为产生了疑议。感受到总部内的怀疑之声,李开复甚至打乱了原本的工作日程,抽出时间前往美国总部,回答工程师们的问题。这次非正式会议竟然有近500人参与。

  在问答时间开始前,李对所有人说:“让每个人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是Google的工作。但进入一个国家必须遵守一个国家的法律,否则就不要进入。”他得到了高层和大多数工程师的认可。

  但到了2月,关于Google.cn借用赶集网的ICP牌照又在国内引发了争议。因为ICP牌照申请需要280个工作日,跨国网络公司普遍选择了。通过合资方式使用国内网络公司的ICP牌照,但Google还是受到了超出预期的极高关注,以至于信息产业部需要调查它是否“违规经营”。

  虽然对Google而言,其立论不无道理:它以为雅虎、eBay所采用的借牌方式是被允许的。但对此,信息产业部的态度并不明朗。2月间, Google的员工每天等待负责政府公关的同事从信产部带回次日Google.cn是否会被迫关闭的消息。虽然外界明显感受到Google在华稳定性和市场份额变化是在下半年,但包括李开复在内的多数Google人士均表示,这是Google最晦暗的时期——如果Google.cn被迫关掉,就意味着 Google实质上退出了中国。这是一个李绝不能接受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这也影响了李开复在公司内部的形象。一种意见是:为什么在技术和牌照都不完备的情况下仓促推出Google.cn?

  面对围绕Google.cn引发的诸多误解,李开复表现的相当平静。事后回顾时,他说:“应该说,经历了2005年的官司,我对外界的判断改变了,打官司的时候会看到更多误解的存在,当时我所碰到的困难远远超过其他的事情。”

  曾有一晚,李开复将Google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员工召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给所有人以最后的心理保障:“我已经和总部沟通好了,即使Google退出中国,也不会放弃Google在中国的员工。“

  【信任问题】

  ICP牌照问题成为了Google在2006年最大的困扰,在未获得合理经营权的前提下,它不能在中国放置服务器。这也就成为了其连接稳定性的最大制约。

  但Google.cn引发了另一连锁反应:它影响了美国工程师们对中国团队的信任。虽然李开复飞赴美国所做的解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更真实的问题在于:Google是一个高度自治但又强调合作的公司,每个工程师对自己的程序代码有着比较大的决策权,如果Google中国希望迅速做出一些合格产品,必须得到不同位置上工程师的信任。

  在Google中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就之前就让美国工程师产生了隔膜印象,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合作开端。

  事实上,与总部的磨合问题出现在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周韶宁试图招聘一个女秘书,却被总部面试了四次均通不过。而Google中国的销售分为代理商、直销渠道、大客户三条产品线,因为Google自身的架构分工,只有大客户向周直接汇报。

  作为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同样感到工作受到掣肘。在2006年4月12日推出“谷歌”品牌前,他曾说服总部拍摄相关广告,耗资高达数百万人民币。但在Google全球高层考察过中国市场,并切实体会到“中国市场份额第二”的真实涵义后,相关人士立刻决定:叫停所有广告投放。

  种种事件,都导致了周韶宁和王怀南在与总部的沟通中产生较大冲突。

  相比而言,李开复更为在意沟通技巧。意识到Google在全球招聘工程师的英语考核过于严格,可能影响到在中国招聘的数量,他没有去和相关高层辩论这一政策的对错,而是非常小心地表示:这可能使招聘数量减半,而且,只要工程师愿意学,语言不会是个长期问题——这让Google最终将在华招聘工程师的英语水平降低到托福过关的水平。

  为将跨国沟通的成本降到最低,2006年,李至少回到美国总部10次,前后加起来约50天,做过不少于5次公开演说。这充分符合他长期以来的风格。其在微软时期的同事、前MSN中国总经理罗川总结说:“虽然开复没有直接对我说过这句话,但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是,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不去多想那些不能改变的。”

  这再一次凸现了李、周、王的差异。据熟悉情况的人士称,周、王的意见是,既然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缺乏了解,就未必需要凡事取得他们的认同,只要最终效果是良性的,信任就会逐步形成。

  用来支持这一论点的,是Google日本的经验。据相关人士称,当Google日本落后于雅虎时,负责其日本市场的副总裁村上宪郎开始了“先斩后奏”的强势行动。当总部的一名副总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村上宪郎的回答是:“三点。第一,告诉我明年的三个指标:我们需要的市场占有率多大?我可以招多少人?花多少钱?第二,招聘的事情不能再通过总部。第三,给我滚得远远的,一年都别来找我,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而这一破釜沉舟的要求,得到了对方的正面回答:“你不用向我汇报了,每三个月给我发一封邮件,告诉我日本怎么样。”更充分的放权让Google日本从2006年4月开始逐渐收复失地。

  这就再度逼近了Google中国战略这个核心问题。所谓不顾总部意见行动,所能做的事情不外乎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明星产品,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李开复的角度看来,招聘到的70余名工程师大多要7月才能开始工作,激进路线显得不切实际——在这个需要共进退的问题上,李、周、王三人始终不能达成一致。

  另一个重要讨论是:在工程师们加盟后,究竟是短期内改善局面,还是以培养长期竞争力为目标,将Google的文化复制到中国来?或者说,究竟短期内出一些明星产品,拉动流量和销售,还是改善搜索质量,让新员工熟悉Google的风格,培植创新土壤?

  一系列讨论后,多数人选择了后者,也就是“慢热路线”。可以理解,Google中国的工程师队伍以资浅的大学生为主,对他们放权创新,并不实际。而且,创新产生的杀手级产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反而改进搜索质量是可控的,也是能够让新员工们了解Google的最佳方式。经总部同意,新工程师们 80%的精力用于改善搜索,20%做搜索相关产品。

  但对于周韶宁和王怀南而言,这是再沮丧不过的结果。据说就在工程师们开始正式上班前后,也即7、8月间,周提交了辞呈。对此总部始终不予批准。

  即使在2006年下半年,他们也曾希望推动李提速,如当一名副总从总部来中国考察时,周韶宁做工作汇报时表示:Google在中国的收入保持着每个月近100%的增长,随即,他以玩笑话音一转:“开复,如果你的市场份额更高,我这边的增长还能更多。”

  【李开复的选择】 

  耐人寻味的是,为何在周韶宁和王怀南的努力推动下,李开复始终坚持招聘路线?

  最简单的解释是:这是李开复所擅长的。但也正因为所有人都能做出此种读解,这是个危险的选择:它太容易被外界视为避重就轻,而且,在Google中国的架构体系里,李对搜索的市场份额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在不止一个场合,李会用开玩笑的方式解释说:“我招了这么多人,Google在中国怎么可能退出呢?”

  这很可能是一句实话。李的位置让他不可能体会不到与周韶宁们同样的困扰,但他始终认为,如果说有什么能够让Google感觉到中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那很可能不是短期内能够获得的收益,甚至不是短期内的市场份额,而是一个可持续的、庞大的人才库。

  为此,他也做出了自己的赌注:代价不仅是在短期内丧失一定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加盟Google不过一年的李开复,必须证明自己能让中国的工程师像在美国一样运转,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招聘应届生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李曾为微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高校关系网络,微软在北大、清华等诸多大学设立了奖学金,而且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能被送到美国,在微软实习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一所学院会因为李的离开愿意迅速放弃与微软的紧密联系。

  但依靠Google的明星效应以及李开复多年来在国内高校积累起的声望,他依然延揽来当年毕业生中最优秀的70余人。这些学生达到了美国总部的招聘标准,而其数量惊人,的确让Google总部对中国市场刮目相看——2001年即告成立的Google日本,至今只有50名技术人员。

  到了2006年9月,即使大多数工程师们还在培训中,美国总部对Google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可。李开复的直属上司,艾伦·尤斯塔斯来到中国,在给Google员工开会时说:“你们不仅要考虑针对中国开发产品,也要想着自己的技术对全球是否有价值”。

  【自下而上】

  就像此前李开复、周韶宁的讨论所展示的,Google中国有一个极富雄心的计划:复制Google——但究竟以何种手段?复制什么?并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到了今天,Google在美国也是一家神秘的公司。试图复制Google,就必须从基础价值观到管理方法无一遗漏的拷贝。为此,李说服总部可以无限制地从美国带工程师回中国,并用各种方式征召回由工程师、产品经理组成的“空降兵团”。

  “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适合Google的工作方式。适合它的人会非常开心,不适合它的人会无所适从”,2005年5月在硅谷加盟Google的洪峰说:“因为没有人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

  这种无人管理的状态,意味着两点:其一、每个人必须有效的自我管理。其二、必须学会与Google在世界各地的近万名工程师沟通,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们进来之后都习惯问我:我老板是谁?我就说:你没老板,就是咱们几个人凑一块干点事情。”从总部回来的谷雪梅说。她认为,虽然外界对Google丰富多彩的文化充满憧憬,但其文化的根本,是每个人都承担尽可能多的责任。

  与承担责任同样重要的,是沟通技巧。因为Google的企业文化强调“自由、平等”,相信创意可以来自于所有人,这也导致了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程序代码分散在每名工程师手中,同样散落的,是每个人脑子里的创意和经验。因此,与多数跨国公司不同,Google中国如果希望尽快获得成功,就不仅要求李开复等少数高层与美国总部达成流畅沟通,更重要的是,每名工程师都须与美国对应工作的同事形成友谊。

  这让洪峰们必须传授新人们这个组织里的各种know how。小到与口音不标准的印度同事沟通时,要敢于在没听懂时要求对方重复一遍。大到写代码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总部同事的代码弄坏了,如何道歉、修复。

  另一种情况是,一名新工程师用了大量时间制作了一个社区产品,但当他把程序演示给总部的同事,对方所能说的是:类似产品我们已经有了 Orkut,且技术更成熟,你的工作只能放弃——在Google这样一家有一万名员工的公司,无数人在编写着自己有兴趣的程序,如果不能学会了解其他人在做什么,就会产生大量无用功。为形成中、美两边的无缝合作,Google中国把40%的中国工程师派驻美国。

  更难学习的是Google闻名硅谷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但讨论之后,李开复等多数人相信,这必须复制。

  “对于任何一家大型跨国网络公司,想在中国成功都不可能寄希望于立即拿出一款杀手级产品,因为它的开发是不可控的。我们可以控制的是,通过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我们能推出24款产品,其中有一、两款是杀手级产品,两、三个相对重要的。这是我们知道的,但那款杀手级产品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负责Google在中国战略的郭去疾解释说。

  自下而上创新的的基础,是以OKR(目标及关键指标)推进进度。在每个季度开始前,工程师要从行动、结果、时间各个层面给自己设立可评估的工作。他们不能说“我要提升搜索效率”,而是必须细化到“把平均每个用户做下一列的时间从0.3秒降到0.29秒”这种程度。这显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够适应的工作方式。

  而且,因为是由每个人自行制定时间表,Google要求每名员工尽可能激进。如果最终能够实现其目标的70%,就算成功。如果能够实现100%,反而会被指为当初目标制定的过于保守。

  然后才是“20%时间”。事实上,精确计算的20%时间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尺度相对宽松的管理工具,让工程师在执行相对枯燥的改善搜索质量的工作同时,享受思考、创造的乐趣。

  李开复承认,并非所有中国工程师都愿意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更多人担心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可。这是Google在美国所不会遇到的问题。

  为此,李要求总监和产品经理们率先发明一些项目,然后推销给年轻工程师,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同时做两个项目。甚至有目的地组织头脑风暴,让工程师们就一个方向讨论,逐渐形成团队去开发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即使他们的想法,李开复们可能并不喜欢。

  刚开始时,新工程师们很可能顾此失彼,因为对20%时间的工作更感兴趣,而不自觉地将其提升为50%的工作。但每一个半月对OKR进度的考察,又让年轻工程师们无法逃避。直至今日,仍不乏有人加班到晚上10点甚至夜里2点。

  Google中国的第一批产品将于2007年一、二季度陆续推出。在提前看到了其中一些产品的演示后,《环球企业家》把一个问题抛给了负责国学搜索的产品经理盛佳:“看上去这不是一款能够提升你们流量的产品,它不是止疼片,而是维他命。你是否选错了方向?”

  盛佳的回答是:这最初只是几名新员工的兴趣之作,但用了2个月时间做出了测试版本后,他们意识到了它的真正价值。“国学的数据难以被处理,难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生僻汉字处理,二是怎么把散乱的信息点结合起来。比如关于李白,搜索者可能从字、号查询,背后的程序必须将多个信息匹配到同一信息点去。这种多信息点的匹配、结合,很可能被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搜索产品去。”它因此被立项为一款正式推出的产品。

  这是一个奇妙的产品开发经验:如果换在一家自上而下创新的公司,产品经理甚至可能不会同意制作它,因为毫无疑问,它不能改善Google的市场份额。但现在,盛佳负责的团队可能找到了一种新算法,并能应用到其它中文产品中去。

  【眼球理论】

  回到那个原始问题:以搜索引擎风靡全球的Google,在中国是否依然具备与百度竞争的机会?

  Google中国的回答是:持续改善搜索质量,只要与其他搜索引擎的搜索体验形成明显差距,用户就会用脚投票。毕竟,与操作系统或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用户转换搜索引擎的成本为零。

  当然,这又取决于另一个问题:中文搜索的质量还会有巨大提升的空间吗?

  否定者有之。想让用户更换搜索引擎,必须在搜索结果上具备相对竞争对手,能让任何人都感觉到的巨大优势。但拥有百度这样一个强劲对手,这并不容易做到。而Google中国所能相信的是:中文网络仍在高速壮大,更好的算法和搜索技术仍然会出现。而且,除了对网页的有效搜索,能够根据每个用户的行为历史更聪明地推荐相应的信息,以及针对手机的搜索业务,依然具备广阔的发展机会。

  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刘骏用“眼球理论”来解释搜索引擎的改进:并非从一开始,生物就拥有眼球,它是为生存需要,从一个感光细胞起,持续进行微小改进,且每一步都建立在有用并产生效果的前提之上,最终,眼球产生了。“我觉得这个理论相当符合网络产品和Google的理念,”刘称。

  改善的起点是设计一套评测体系:了解什么是Google的技术已经做到的,什么是欠缺的。负责这一项目的,是1995年即开始中文搜索相关工作的简立峰。2006年6月起,他设计了上百种指标,甚至超出了Google在美国单纯对于关键词的分析,去研究用户在某一个关键词上停留的时间,以及点击的位置。

  一个意外的小发现是:很多人居然直接找到屏幕下方的“相关搜索”,点击进入新一轮搜索。

  直到对大量用户进行了调查,才了解到很多人并不习惯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自己所想的全部关键词。如何帮助用户减少输入,就成了一个问题。目前Google中国所尝试的方法包括改善相关搜索的质量,在用户输入时提供搜索建议,甚至开发自己的输入法。

  而针对用户意见最多的问题——连接——刘骏等人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针对因为连接不顺畅而放弃Google的用户,刘骏试图通过重新定向来解决这个问题:用Ajax抓取网页的搜索结果,然后进行判断,把那些可能存在连接问题的搜索结果导向Google.cn的路径上去。

  这是在2006年9月初的一个周五想出来办法,当时即使是刘骏本人,也并不确信这样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但在周末,1982年出生、中科院计算所毕业的刘超就做出了一个原型系统和演示环境,并发给刘骏。这最终成为了一个8人参与的大工程,甚至说服了美国总部,一路“绿灯通行”。这一功能从想法到上线只用了2个星期。

  整个2006年下半年,Google中国的工程师有80%的人力投入于搜索结果的改善。据其内部评测,到2006年12月,其中文搜索结果已经达到和英文接近的质量。刘骏和简立峰均表示,在过滤垃圾网站、提高搜索结果相关性等问题上,Google中国进步巨大。而其一些针对中国的尝试,比如把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鲜度”作为一个参数以方便试图搜索新闻的用户,甚至被纳入了Google全球的主程序。

  一个多数人不会否认的论断是:2007对于Google是至为关键的一年。所谓关键,指的是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经不起大幅下跌。另一个角度言之,这也是李开复及其团队证明自己的最佳时刻。

  李开复称,过去的一年还只是“把分内事做好”,即改善搜索水平。接下来的战略还有另外三个层面:其一、从本地搜索、社区、视频、知识四方面提供良好的本地化功能。其二、分析、理解、弥补现有缺点,找到吸引那些不愿使用Google用户的改善之道。其三、利用更多的渠道吸引新用户。

  市场份额?这是多数Google员工谈及不多的一个话题。“如果说以前eBay们犯了什么错误,那应该是他们没有把自己长线的优势发挥出来”,Google一名资深人士称,Google中国的竞争优势也应是长期的。

  短期内,Google的确缺乏着提振市场份额的关键环节:中国每年增加2000万互联网的新用户,但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最大目的在于寻找歌曲下载。这是一个违背Google“不作恶”原则的产品,目前Google中国仍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长期而言,Google有何超越百度的机会,那就是对方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20倍,为维持股价,百度必须非常紧张的维持每季度盈利超越华尔街的预期。这种压力会让百度在某些决策上缺乏长线思考的勇气。

  类似的故事在美国已经发生过一次:在雅虎们早早上市,不得不与华尔街周旋时,Google一直在雷达之外改善产品及扩张市场,直到其收入规模大到可以不在意
资本市场的意见,它才选择上市——相比百度,Google中国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资本层面的压力。

6 February 2007

两篇关于Second Life的中文报道

中国企业抢摊Second Life 虚拟王府井地价翻番

记者:窦毅

  “我们是不是也考虑在Second Life上建一家产品展示中心?”1月4日元旦假期刚刚结束,国内某笔记本供应商市场经理朱兵将一份“虚拟广告投放建议书”放在总监办公桌上。

  在建议书中,朱兵写着鉴于目前社区“地价”越来越贵,即使前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也建议早点动手抢一块好一些的“地”,留做备用。朱兵私下告诉记者:目前全美最红火的Second Life上的“王府井”,虚拟地价已经翻了几番。而且最好的地段都快被抢光了。“如果再不抢的话未来只能到郊区开店了。”IBM、SUN、CNET、阿迪达思、戴尔、可口可乐、GE、MTV、索尼、路透社等大批知名企业早已在这里开了专卖店。

  Second Life并非以娱乐为用户服务目的,这款2003年由美国林登实验室开始运营的网游最终目标在于复制人类现实社会的全貌。并且通过承认虚拟财务归属创造者所有,使Second Life成为一款帮助人挣钱的工具。Second Life用户除一部分土地费外,可完全免费地依赖电子方式完成大量商业经营。虽然,在中国它不被人们所熟知。

  入驻企业与Second Life商业利益相连

  据悉,深圳发展银行已成为第一家进入Second Life的中国
商业银行。此外2006年12月中旬,深发展刚刚与中国Second Life效仿社区《条条大路通北京》签约,此外本次参与入住企业还包括杭州天目药业等。

  但相比Second Life而言,《条》却是小巫见大巫了。根据目前统计,Second Life上已经汇集了数十家知名企业和投资集团的入住。而这个虚拟社区中生活着近300万的居民(截至2006年中期数字)。

  如此多的知名企业入局购地,并营造自己的商业展示中心,抢占有利地盘是其重要的原因。朱兵认为:尽管Second Life上土地随时有人出售,但是一旦大企业在“王府井”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基本上不会出让,所以抢占有利地势在目前相当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今后营销效果中的人气值。

  Second Life第一位投资人是LOTUS创始人Mitch Kapor。外界有传言认为:正是在Mitch Kapor个人游说下,为Second Life带来了IBM和SUN等IT大企业。

  目前部分土地在IBM投资后的一年多时间已经翻了数倍。而且随着不断有新企业加入,IBM所拥有的虚拟地产越来越高。此外有消息表明,SUN也要向Second Life投资大笔风险资金。

  投资人还包括亚马逊网络公司的创始人Jeff Bezos等多位资深的商业名家、美国风险投资集团、Omidyar网络和美洲豹投资集团等。

  他们除了获得一定的Second Life股份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被Second Life售予了部分土地。通过这种方式,投资人最直接地感受到自己与Second Life的商业利益相连。

  谁都可以做生意

  另外吸引如此多的大企业介入的重要原因,还在于Second Life上正在演绎的一部全新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各种有趣的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绝。

  谁都可以做生意,在Second Life里,不存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个体掌控资源不一致造成的商业门槛,以及各种观念束缚。

  一家美国衬衫企业在Second Life上开设店铺销售虚拟衬衫,并将上面的设计拿到现实世界销售。这样一来,濒临倒闭的公司复活了;澳大利亚程序员Nathan Keir,在Second Life里创建了一个叫做Tringo的游戏,结合了“俄罗斯方块”和“宾果”游戏,目前已经被任天堂工作室购买版权;虚拟电影等拍摄机构也正在其上筹备电影拍摄,然后拿到现实社会销售。

  而目前在Second Life上最惊人的商业故事莫过于德国华裔女子钟安社。2006年下半年出版的一期美国《商业周刊》上,钟安社的网上虚拟形象成为了封面人群。她依靠在 Second Life上从事地产开发,拥有了价值现实货币100万美元的虚拟财产,成为最成功虚拟世界的“大姐大”。

  同时钟安社带动了一个新兴行业——网络虚拟地产业经营的出现。2006年3月,钟安社在武汉组建了一家公司,雇佣大约17名雇员,开展 Second Life地产经营。“钟安社工作室”通过将西湖风景作为电子地产的配套工程搭建具有人文风情的楼宇,然后出售或出租给个人或企业获利。一个好的楼盘,世界一流名企云集,
房价、租金会像现实世界一样飞涨,因此其工作的内容不光包括程序、图像设计,还包括商业销售、地产概念推广的业务。

  更酷的营销方式

  Second Life的出现,一手开启了未来现实社会一次工作分工的重新分配过程。这样的变化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例如:网络门户出现,传统纸媒体、电视台开始思考,不再涉及哪些网络媒体更具优势的内容报道形式,转而更加强调自己擅长的优势领域。

  IBM最早放开并鼓励全球员工使用Second Life,被认为就是一个找出自己哪些业务应该放入虚拟世界的过程。目前IBM在Second Life上不仅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而楼内的各种会议场所每天都在帮助全球各地的IBM员工召开各种不同领域、规格大大小小的内部会议。

  此外从今年开始,IBM还将这个原本只对内部员工开发的“IBM大厦”中大部分资源针对普通用户开发。

  “这带来了很多好处,用户可以更贴心地进入虚拟IBM公司感受一把IT服务的先进性,这对于IBM而言,帮了大忙。”朱兵认为,“在IBM出售PC业务后,IT服务产品的形象化推广一直是个问题。”

  通过Second Life这种方式可以将越来越多的产品背后蕴涵的文化、内容以更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可以想象一下,饮料公司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生产线让更多用户感受饮料生产过程中的文化。这些在虚拟社区诞生之前是做不到的。”电通广告公司田波告诉记者。目前Second Life上设立了一家可乐录音棚,它可以让进入的任何一个用户录制一张自己的虚拟唱片,也可以利用上面的程序,组合编码出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可乐针对音乐爱好者展开了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品牌推广工作。

  “虚拟世界可以提供更自然、更符合现实用户逛街购物时间选择的过程。”田波认为:重现在很多现实世界无法办到的现实场景,也许正是Second Life带来的重要营销改变。“现实世界,你不可能带用户去参观生产线,带到公司办公间展示团队文化,而Second Life上有可能了。”

  此外,不光快速消费品、娱乐型公司在关注Second Life的应用。越来越多类型的公司正在研究Second Life。11月28日,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在接受媒体关于SRM(
供应链关系管理)专业采访中,语出惊人地表示:“最近最关心的话题就是Second Life。整个商业社会产业链变化不定,包括我们SAP很多人认为是严肃做企业管理软件的公司,与目前时髦的Web2.0等毫不搭界,但事实上,SAP正在受到Web2.0以及Second Life发展的影响。”

  截止到目前,记者获知:电脑直销商戴尔已经在Second Life建立了自己的直营店。据戴尔人士反映:“在上面展示XPS高端游戏笔记本非常酷!”

  “说真话,怎么投?投多少?这些我都不知道,现在也没有方法去论证得出正确结论,但我总感觉投入是迟早的事。”虽然公司并没有最终同意朱兵的建议:像戴尔一样开设专营店,但是朱兵并没有放弃:“我最近一直在研究这种3D虚拟社区游戏,未来它会成为纸媒、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博客等营销工具之后的另一种最重要的营销手段。”


“钟安社工作室”
2007年01月13日 12:33

  2006年下半年,作为武汉市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钟安社工作室”成立。和别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它们既不从事半导体芯片设计,也不针对最新的生物工程展开投资,而是用大约25名职员,每天登录一款美国网游Second Life(译做“第二生命”),进行虚拟房地产开发。

  这款高度模拟人类现实商业社会的美国网游产品,正在全面摧毁旧式简单的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的生意模式。精明的网络商务淘金者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将淘宝上的网店搬迁到这款网游上,因为已经有人借助这个网游产品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样赚到“第一桶金”

  “钟安社工作室”的杰作是将中国最经典的西湖美景等风情作为电子地产的配套工程,一并销售给致力于在Second Life上有所发展的商人和玩家们。这和现实社会的地产大亨没有什么不同。

  河北出生,随丈夫定居德国的华裔女子钟安社是这家工作室的CEO,在她领导下,员工通过Second Life拍卖系统,每天争取用尽量低的价格拍买下一片地,然后搭建商住两用写字楼,并配套建设大型商场,想办法吸引可口可乐进入,设立自己的店铺,当然还要配套开发绿地,建造人造湖泊风景……

  最终万事俱备,新土地商业氛围浓厚后,钟安社将房子开盘出售或出租。依靠这种虚拟的房地产交易,钟安社已成为不多的几位网络百万富婆之一。目前她拥有的Second Life货币——林登币价值已经远远超过100万美元。而且以钟安社的经历和Second Life呈现的勃勃生机,这足以宣告一个全新网络商业时代的开始。

  某种程度上,“钟安社工作室”的商业模式极度类似于2003年在江浙一带出现的“网游代练公司”。大量的中小网吧主放弃了网吧经营,雇佣十六七岁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以每月三四百元的收入让他们从事一项外界不能理解的职业:每年3班倒,对着电脑玩《魔兽世界》等网游。这些青年人不断变换网游登录身份,进入画面后找怪杀怪。以《魔兽世界》为例,杀死一个普通怪兽可以获得一枚银币,一定数量的银币又折合成一枚金币。最后他们通过网络交易将金币汇拢到少数几个账号内,再将这些账号拿到欧美市场销售,以换取真实的货币。

  不过待遇不同的是,这些代练公司并没有合法的资质,不但成为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严打的对象,而且也成为《魔兽世界》网游经营者眼中的毒瘤。《魔兽世界》运营商并不承认虚拟财产的线下价值。

  Second Life来了!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Second Life发明者兼运营机构——美国林登实验室承认网游上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游戏玩家个人,而且随着“钟安社工作室”的成立,线下虚拟财产经营也开始得到政府的认可。钟安社目前正准备将工作室员工规模扩大一倍。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Second Life上寻找自己的家、自己的店铺。

  更像现实的商业

  和《魔兽世界》等普通网游不同,Second Life带给用户最大的诱惑,不是游戏本身的乐趣,而是其高度复原现实社会后带来的新商机。

  尽管林登实验室并没有直接承认虚拟财产的现实社会价值,但通过其建立的兑换所,虚拟财产可以随时折算成美元,到沃尔玛买回玩家需要的面包、啤酒。

  普通网游找寻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用乐趣换取金钱;而Second Life是通过为玩家挣取更多的金钱,来换取自己的收益。

  根据Second Life制订的游戏规则,玩家用美元购买林登币,而后通过拍卖系统获得土地使用权,或者直接购买现成的楼房住宅。一旦商品出手后,玩家还可以将林登币折回美元。

  一位35岁的英格兰工人,赋闲在家,开始只是无聊才玩Second Life,很快他就用脚本工具创建了一个跳舞球。这样一对Second Life男女见面点一下跳舞球,就可以拥抱在一起跳上一曲。这个跳舞球很快流行起来,每天可以卖掉300个左右,这样他每周就有约1900美元的收入。澳大利亚程序员Nathan Keir在Second Life里创建了一个叫作Tringo的游戏,结合了“俄罗斯方块”和“宾果”游戏,目前已被任天堂购买版权。

  在Second Life上成功挣到钱的玩家经历不胜枚举,虚拟电影等拍摄机构也正在其上筹备电影拍摄,然后拿到现实社会销售。

  之所以一款网游能取得如此的成功,是因为它极度模仿现实社会的发展。一家美国衬衫企业,在Second Life上开设店铺销售虚拟衬衫,并将上面的设计拿到现实世界销售,这样一来,濒临倒闭的公司复活了。除了衬衫店等传统电子商务生意外,色情场所、黑帮抢劫犯也同样生存在游戏中,甚至林登币与美元的“汇率”是不断调整的,随着Second Life上的商业景气环境而变,Second Life复原社会的真实到了极点。

  也正是因为这种商业文化的真实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在Second Life上开设自己的品牌展示店。戴尔去年开始通过Second Life上的店铺向高端用户展示自己的高端游戏笔记本;可口可乐已经在Second Life上建立了自己的实体店铺,以供消费者观看饮料的整个制作过程等。

  与Ebay和淘宝网相比,Second Life最大的优势是更像现实的商业,商人对Second Life的钟爱度甚至正在超过Ebay和淘宝等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由于Second Life表现力更强,大大优于简单的网页式产品展示,而且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特别强调价格对比文化,这让在线商人们对商业创新胃口大降。
Google